勇氣:如何解決專業知識問題理解原文的第二個麻煩是,每一篇文章都有不同的專業知識或文化脈絡,如果不是該主題的專家,你通常對文中小從人名、地名,大到核心的概念都無法掌握。當然,這並不是說你必須擁有數學文憑才能譯數學文章,或者擁有餐飲系文憑才能譯食譜,面對專業的特殊主題,雖然你最好要有多於常識的背景知識,但更重要的是你要有「勇於承認我不知道」的能力。沒有人能夠對一本書所牽涉的主題百分之百理解,即使是跟作者同行的博士教授也一樣(理由詳見「編譯同盟」一文)。面對浩瀚的知識大海,譯者唯一可以倚仗的武器就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譯者必須「勇於承認我不知道」,這樣可以讓想要協助的人快速切入問題所在,而不是在良莠不齊的半成品譯稿中,費盡千辛萬苦,只找到一半問題。所以要理解原文,一是語言能力問題,二是要夠勇敢(願意承認我們的無知)。(在此特別向編輯同行呼籲一下,我們的工作應該鼓勵論文翻譯者「勇於承認我不知道」,承認譯者有權利說我不知道,甚至要求譯者一定要把不理解的地方如實說明,這樣我們才有可能找適當的專家解決問題。)

 

7.1 到底翻譯是科學(science) 或是藝術(art) 呢?如果任何一種語言裡所有可能出現的字詞語句,都能按照其形、音、義、境的各種差異,加以數位化,那麽翻譯就可能是一種科學:翻譯時,只需鍵入原文的各個字詞語句,然後
按一下「擬翻成的語言」,接着經由數位的轉換,相等的譯文便會出現,而那譯出的字詞語句便可能既信且達,甚至於有恰到好處的可能。但問題是:任何一種語言裡所有可能出現的字詞語句,按照其形、音、義、境的各種差異,都能毫無遺漏而且完全精確的加以數位化嗎?翻譯的機器真能辨識所有字詞語句的所有形、音、義、境嗎?在數位轉換的過程中,真的都不會有差錯嗎?至少到目前為止,翻譯機還都不是那麼精確好用的。翻譯機仍然無法克服其限制與差錯,這就證明翻譯還不是一種機械式的、可以完全數位化的科學。7.2 許多人說過「論文翻譯是一種藝術」ڪڊTranslation is an artڋګ,也有不少文章、著作以「翻譯的藝術」ڪڊThe Art of Translationڋګ為名。2到底中文所說的「藝術」或英文所說的ڊartڋ,指的是什麽呢?首先,它指的是一種人為的(man-made/artificial) 工夫,不是自然的(natural) 結果。通常進行此工夫的人是特別有才華(talented) 、有經驗(experienced) 、有技巧(skilled) 的行家。像畫家、音樂家、雕刻家、乃至翻譯家等,應該都是這樣的藝術家。其次,藝術是一種由先天才華配上後天經驗所積聚形成的技巧(skill) 或技藝(craft) 。因此,畫家、音樂家、雕刻家、乃至翻譯家等,都需要經過長期的培養與訓練。最重要的是:藝術是個人創造的(creative) 行為,不是集體生產的(productive)行為。工廠可以用機器生產許多物品,但那些物品通常不叫藝術品,因為它比較沒有個人的「創造性」(creativity) ,也就是比較沒有個人的「創意」(originality) 可言。相對的,藝術強調的是個人的「創造性」,而那創造性就是個人的創意或「獨特性」(uniqueness)。
 

 


 

學英語,是一輩子的事,只要有心,在台灣、不出國,還是可以把論文翻譯學好。全世界第一個托福考試滿分的人許章真先生,沒有出過國,不但英語非常流利、標準,還用英文寫了好幾本書,令看過他寫的書的美國教授大為驚異!我也看過幾個英語非常好的人,也沒有出過國。所以,認為必須到英語系國家留學或游學才能學好英語,是偷懶和不負責任的藉口。只要有錢,要出國唸書不難,因為幾乎每一個英語系國家都急於爭取留學生或遊學生,把這些學生視為肥羊。
所以,到英語系國家唸書或生活,還是不肯下工夫學英語,只是徒然浪費金錢而已!問題是,台灣的學生,是怎麼運用自己每天的時間?英文不好的人,每天用多少時間學英語?大陸的學生,可貴的不僅是他們的英語水平遠遠比台灣的學生高,更難得的是,他們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學好英語是他們僅有的出路之一,所以他們努力地學英語,有的甚至邊吃飯還邊背單字,或是在零下二十度的清晨,起床聽英語教學廣播、朗誦英文文章和背生字、片語!

 

推薦網站:論文翻譯|智準翻譯社|專業品質保密服務宗旨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翻譯社 論文翻譯
    全站熱搜

    mars07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