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60 年的歷史,電視維修產品從無聲至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外觀方面也由笨重、大體積,逐漸演變為輕薄、時尚的造型。雖然第一代電視機 CRT TV 目前仍具高解析度、低成本等優勢,但因螢幕具有輻射,會危害視力健康,且因螢幕含鉛,歐盟宣告 2006 年後全面禁用 CRT。另外也因為 CRT TV 體積大及類比介面等缺點,均不符合現代消費性電子「輕薄短小」的發展趨勢。雖然 CRT TV 生產線並不會在短期內停產,只是 CRT 廠商已不再將其視為投資重心,但因 CRT TV 仍具有低價格、高畫質等優勢,因此未來將會在某些特定市場中存活,而 CRT TV 市佔率逐漸下滑,未來,LCD TV、PDP TV、RP TV 取代 CRT TV 將是必然的趨勢。PDP TV 因具解析度、體積小、畫質佳且無視角限制及成本優勢等,且 PDPTV 目前技術逐漸成熟,市場接受度逐漸提升,但因 PDP TV 耗電量高、產品壽命較短,以長期來看競爭力將不如 RP TV。LCD TV 具有輕薄與低耗能優勢,隨著全球各地五代廠的量產,LCD TV 銷售量將快速成長,成為 TV 市場主流產品。而隨著 LCD TV 取代 CRT TV,受惠最大的將是 TFT-LCD 面板廠商。使得台灣廠商持續投入 TFT-LCD 面板產業,產量超越日本、僅次於韓國。目前 OLED 顯示螢幕大部份用在手機市場,由於 OLED 不依賴於背光照明,因此在亮度、對比度和色彩方面優於 LCD 和電漿顯示螢幕。但是未來要進入主流電視市場,廠商則必須製造 20 吋或者更大尺寸的 OLED 螢幕,儘管新力(SONY)和東芝(Toshiba)等廠商宣稱 OLED 顯示技術的畫質越來越好,但但根據市場研究公司 iSuppli 所公佈的市場分析報告指出,由於價格高和製造技術上的一些障礙,該技術需要花費更多時間。第八章 液晶電視 (LCD TV)產業競爭分析第一節 競爭優勢分析從全球 TFT-LCD 產業規模來比較台、日、韓之面板家數及規模,顯然台灣面板家數太多,先進世代 7 代以上投資落後不足,反之落後世代廠 5 代及以下則投資過度,台灣面板廠之營運聚焦於擴大規模,其理由認為「規模等於競爭力」,但日、韓競爭者卻聚焦在下游組裝及通路之整合,日本面板大廠 Sharp、Sony 自己以先進 6 代、7 代、8 代生產面板,自己組裝(也委託代工)並有享譽全球之品牌,韓國之 Samsung 及 LG 亦複製日本 LCD 之品牌、製造及通路策略,下游組裝及通路對面板產業異常重要,第二節 台灣LCD TV產業SWOT分析以下針對台灣 LCD TV 產業進行 SWOT 分析,對於外競爭的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及威脅(Threat)做介紹。


 

消費者或下游廠商之轉換成本對消費者而言,其轉換成本包括購置成本與使用成本等,因為顯示器是屬於耐久財,當消費者考慮轉換時,其主要考慮是將顯示器予以升級或完全更換。若以 CRT 與 TFT LCD 做比較,當消費者要購買液晶電視修理螢幕時,就必須完全捨棄映像管螢幕,轉換成本極高。以 TFT LCD 與 STN 或 LTPS 做比較,因消費者在購買時,就已顯示器等級做考量,消費者無法加以替換,所以彼此之間較無轉換成本。對於下游顯示器廠商而言,其轉換成本包含供應鏈變遷之轉換成本,如 CRT 必須轉換生產線,而 STN 或 LTPS 只是模組上之差異,因此轉換成本可以較低。但LTPS 由於其產品之技術特性,使得背光源模組可省去,在厚度可以更加薄型化,在面板抽換上將可更具有優勢。至於 PDP 與有機 LED(Organic EL Display,OLED),這二種顯示器類型,因為根源其產品特性與技術發展,與 TFT LCD 在產品市場的區隔度極高,因此與 TFT LCD 比較沒有替代效果,也無轉換成本可而言。上述各替代品之介紹與比較後,將競爭強度作一整合,如表 6 所示。表 6 大型 TFT LCD 之替代品競爭強度因素分析表30第六章 液晶電視 (LCD TV)產業市場第一節 市場規模、成長率、利基機會隨著面板廠商積極佈局新世代產能擴產下,LCD TV 面板成本快速降價下,加上下游家電及通路商積極促銷下,配合全球數位電視廣播化的推展,LCD TV市場快速崛起,已逐漸侵蝕 CRT TV 市場,取代效應持續發酵。


 

由於 LCD TV 是非自發光型顯示裝置,需要背光源來提供所需的亮度,結合彩色濾光片來形成色彩。LCD TV 過去一直以來採用冷陰極螢光燈管(CCFL)作為背光源,但 CCFL 存在多個問題,包括含汞、色彩表現範圍小和發光效率提升空間接近飽和等,因此,近年來全球廠商無不積極尋找替代光源,以期符合環保、節能、輕薄和高畫質等要求。未來 LCD TV 將朝 3D、LED 背光源、無邊框設計及螢幕電影化四大趨勢發展,其中又以 LED TV 挾其與 LCD TV 價差急速縮小、來自各國品牌業者支持,以及輕薄、節能等各項優點,備受市場青睞。第三節 競爭性產品與替代性產品目前 TFT-LCD 的替代性產品包括:陰極射線管(Cathode Ray Tube,CRT)、超扭轉向列型液晶(Super Twisted Nematic,STN LCD)、低溫多晶矽 TFT LCD(Low Temperature Poly-Si,LTPS)、電漿顯示器(Plasma Display Panels,PDP)與電29激發光顯示器(Electro Luminescene Display,EL Display)等。就技術而言,各產品的應用範圍有所不同,將以替代品之功能強度、價格競爭力、市場區隔程度、消費者或下游廠商之轉換成本等各因素來探討替代品威脅程度:(一) 替代品之功能強度當替代品之功能與現存產品差異不大或其功能越強,則威脅性也越大。在此以厚度、螢幕尺寸、電視維修、反應速度、輝度、解析杜、耗電量、使用壽命、對比與色階調性來作為判斷功能之依據,其各替代品之功能強度將以表 6 作說明。(二) 替代品之價格競爭力當替代品價格競爭力越強時,產品本身越容易被替代。尤其當產品功能差異不大時,價格扮演的替代程度也越大。在顯示器方面,TFT-LCD Monitor 替代CRT Monitor 已成為趨勢。(三) 替代品市場區隔程度當替代品市場區隔越相近,替代程度也越大。目前產品市場區隔是以產品最適生產尺寸為依據。如 PDP 適用於大型顯示螢幕,OLED 則偏重於在小尺寸產品之應用,兩者的應用市場跟 TFT LCD 有所差距,故 TFT LCD 產品與這兩種替代品的市場區隔程度高。而 STN LCD、LTPS 與 TFT LCD 是相同尺寸與規格之市場區隔,但 STN LCD 在較大尺寸的螢幕市場上,因為畫質與反應速度處於劣勢,因此已被 TFT LCD 取代,而 LTPS 則因製程技術的問題,尚未能在大尺寸的面板量產,但因其產品特性將使得替代程度極高。(四) 消費者或下游廠商之轉換成本對消費者而言,其轉換成本包括購置成本與使用成本等,因為顯示器是屬於耐久財,當消費者考慮轉換時,其主要考慮是將顯示器予以升級或完全更換。若以 CRT 與 TFT LCD 做比較,當消費者要購買液晶螢幕時,就必須完全捨棄映像管螢幕,轉換成本極高。

推薦網站: 電視維修與電視知識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電視維修 電視修理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rs0711 的頭像
    mars0711

    生活相關知識分享

    mars07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