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 技術的應用重點從 PC 市場轉向 LCD TV 市場,主要是因為 LCD TV 是一個具有潛力的新興市場,利潤空間也較大。圖 2 TFT-LCD 發展歷程液晶產業景氣循環第一波由 NB 帶動,第二波成長則由 LCD Monitor 取代傳統 CRT,第三波的成長則是 LCD TV 取代傳統 CRT TV。根 據 Digitime 資料顯示,LCD 取代 CRT Monitor 其價格比達 2.5 倍時即快速起飛,但由於 TV 是屬於家電產業,其消費型態與 IT 產業有所不同,因為家電更換速度相對較慢,加上有 STB的替代性,使得 LCD TV 的更換速度低於 PC,但其成長趨勢卻是一致,若價格下降速度持續加快,LCD TV 取代 CRT 的速度則可望再提升。雖然推出多年的電漿電視修理(PDP TV)仍為 LCD TV 主要競爭對手,但其滲透率一直無法突破 10%,使得 LCD TV 已呈現居上的態勢,且與 PDP TV 的主戰場已由 40~49 吋提高到 50 吋以上,顯然 PDP TV 的市場持續受到 LCD TV 的擠壓。根據過去彩色電視取代黑白電視的經驗來看,當新產品滲透率超過 10%,應可確定為未來產品的主流規格,配合 G6 與 G7.5 代廠量產,可望快速排擠 CRT與 PDP 的主流規格,加上 HDTV 電視機的比例逐年提高與數位廣播內容的普及,LCD TV 的解析度最能符合數位廣播與 HDTV 的需求,預期全球 LCD TV 在未來的 3~5 年內滲透率可快速攀升到 50%以上。第二節 液晶電視(LCD TV)產業概況近年來,由於光電產業的興起,市場需求的求新求變,使得消費性電子產品市場蓬勃發展,其中以液晶電視(LCD TV)的市場需求更是成長迅速,台灣廠商因具有製造液晶電視所需的液晶電視面板上的生產優勢,加上原有良好的電子產業基礎建設,因此液晶電視在市場成長的時間點上,仍然是未來的發展重點產業之一。
2004年,液晶電視修理與等離子電視正面競争,等離子電視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勞動節42英寸等離子售價還要30000元,到了國國慶節暴跌至15000元。到了2005年,液晶電視逐步顯示出咄咄逼人的態势勢,一舉奠定市場基調。 2005年:索尼放棄等離子電視業務,全力專攻液晶電視2005年,可以稱之為液晶電視元年”,這一年索尼放棄耕耘多年的等離子電視,轉而全力支持液晶電視,並正式成立“Bravia”液晶電視子品牌戰略,而Bravia品牌持續至今已接近10年之久。不過,2005年日立公司推出的1024×1024解析率的等離子電視引起了軒然大波,出色的畫質表現讓人們無法忽視等離子的存在,事實上,2005年等離子電視依舊有眾多支持者,松下更是無數次表態等離子是更好的電視顯示技術。 2006年:液晶電視/等離子電視齊頭並進,HDMI接口成主流液晶電視和等離子電視齊頭並進,雙方雙爆發,絕大多數電視配備最新HDMI多媒體接口,52英寸的液晶電視已經有1080p全高清版本可選,這也是當時液晶的最大的優勢(等離子面板很難實現高解析率)。全高清1080p液晶電視上市價格高達30000餘元,而國產電視品牌則迅速將其價格拉低至17000元左右,在當時看來,47英寸尺寸已經十分驚人,17000元的價格也十分親民。2006年下半年,索尼一口氣推出5大系列Bravia電視新品,分别定為高端、中高端、主流、中低端和入門級五大市場,這讓等離子電視難以招架。
大部份電腦用的液晶顯示器都採用 17 英吋的 SXGA 格式(1280×1024),而大螢幕 LCD TV 的入門級產品,原則上都不小於 30 英吋,且都採用寬螢幕的 XGAPlus 格式(1366×768);40 英吋或以上的大螢幕 LCD TV 採用高解析電視(HDTV)格式(1920×1080),為市場上的高階產品。若以每一訊框所需的數據為基準作比較,高解析電視格式所需的數據比寬螢幕的 XGA Plus 格式多 2.5 倍以上。由於越來越多液晶顯示器採用 XGA 及 SXGA 的格式,因此廠商必須進一步降低產品的功耗及減少電磁干擾,輸入電視機的訊號必須具備高度的完整性,這個要求與 NB 及一般的顯示器無異。但大螢幕 LCD TV 對訊號有更多的要求,這是 NB 及普通顯示器的訊號傳輸技術所無法滿足的。LCD TV 在顏色飽和度、反應速度、對比、銳利度等高畫質的要求,都比電腦用的液晶螢幕來得高。為了符合消費者對畫質的要求,所以 LCD TV 在其面板的使用必須採用高標準的液晶面板。面板的不同主要在亮度、視角、反應速度與對比度上。在高畫質影像的取得上以及在迴路設計上,LCD TV 運用傳統利用於映像管電視維修上的 Y/C 分離迴路,以增加影像景深的銳利度。由於液晶電視是在 CRT 電視和液晶顯示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它的內部電路是 CRT 彩電和液晶顯示器的內部電路的綜合體。液晶電視與其他種類電視最大不同,就是使用液晶傳輸影像,液晶這種物質具有極化性和反射光線的作用,透過電壓的刺激會改變液晶極化的角度,不同大小電壓刺激可讓不同程度的光量通過,利用此原理可以讓液晶對光線的反射或透射產生強度的變化,如果控制液晶單位的電流強度,可以改變液晶的透明強度,再加上彩色濾光片就可構成繽紛色彩的螢幕影像。簡單的說,液晶電視的原理就像是幻燈機,液晶板就像是幻燈片,必須倚靠背後的背光模組發出光源穿透液晶板,才能夠讓液晶顯示面板發光,配上前面的彩色濾光片分成 RGB 三原色光,以達到顯現全彩畫面,利用液晶顯示器作成的LCD TV 具有的優點有:低輻射線、影像不閃爍、輕巧省空間、省電以及數位多8功能等;但也有其缺點,如:反應速度慢、動畫有遲鈍、可視角受限、側看畫面變暗、畫質對比不高、暗畫面層次不明顯、被動型發光、需背光源等。第二節 液晶電視 (LCD TV)市場的主要區隔隨著電腦的普及與不斷的升級,液晶顯示器的使用比率逐年增加。液晶電視與液晶顯示器這兩者產品外觀雖然類似,但其實還是有所區別,不能完全替代,由以下兩點說明之。(一) 面板不同液晶電視面板和液晶顯示器面板雖然同樣是 TFT 液晶面板,但由於這兩者是應用於不同的層面,彼此之間是有區別的,主要表現在液晶分子大小、成像處理與色彩、亮度和對比度、可視角度等方面。
推薦網站: 電視維修與電視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