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螢幕、電視修理之探討彩色 LCD 中,每個畫素分成三個單元,或稱子畫素,附加的濾光片分別標記紅 色,綠色和藍色。三個子畫素可獨立進行控制,對應的畫素便產生了成千上萬甚 至上百萬種顏色。老式的 CRT 採用同樣的方法顯示顏色。根據需要,顏色組件按照不同的畫素幾何原理進行排列。四、透射和反射顯示:LCD 可透射顯示,也可反射顯示,決定於它的光源放哪裡。透射型 LCD 由一個 屏幕背後的光源照亮,而觀看則在屏幕另一邊(前面)。這種類型的 LCD 多用在需高亮度顯示的應用中,例如電腦顯示器、PDA 和手機中。用於照亮 LCD 的照明設備的功耗往往高於 LCD 本身。反射型 LCD,常見於電子鐘表和計算機中,(有時候)由後面的散射的反射面將外部的光反射回來照亮屏幕。這種類型的 LCD 具有較高的對比度,因為光線要經過液晶兩次,所以被削減了兩次。不使用照明設備明顯降低了功耗,因此使用 電池的設備電池使用更久。因為小型的反射型 LCD 功耗非常低,以至於光電池就足以給它供電,因此常用於袖珍型計算器。半穿透反射式 LCD 既可以當作透射型使用,也可當作反射型使用。當外部光線很足的時候,該 LCD 按照反射型工作,而當外部光線不足的時候,它又能當作透射型使用。五、電漿電視介紹:電漿電視原文為 Plasma Display Panel,簡稱為 PDP。電漿電視的原理,它是細微螢光燈的集合體,是由各種電極的前.後二片玻璃基PDF 檔案使用 "pdfFactory" 被僅有 0.1mm 左右間隙夾住而重疊而成。玻璃基板的間隙內則填充了氣體,若在電極上施加一百數十伏特的電壓後,就會放電與發生紫外線,接下來則讓螢 光體發光。螢光體是由 RGB(紅/綠/藍)三種顏色,藉由隔牆構成出被區隔 的發光細胞。每一畫素均由三原色(R/G/B)細胞構成,那麼 50 吋型就是將 1280 畫素×768 畫素;43 吋型則是將 1024 畫素×768 畫素配置於面板上,而得以重現出高精細影像。
2004 年顯示技術的發展,由於 TFT-LCD 開始取代 CRT 成為桌上型電腦和電視維修兩者最大顯示市場的主流技術,加上 TFT-LCD 在筆記型電腦以及手機螢幕市場上的主導地位,毫無疑問的,TFT-LCD 成為顯示市場的主流技術,也帶動了液晶產業的進展。LCD 技術的應用重點從 PC 市場轉向 LCD TV 市場,主要是因為 LCD TV 是一個具有潛力的新興市場,利潤空間也較大。圖 2 TFT-LCD 發展歷程液晶產業景氣循環第一波由 NB 帶動,第二波成長則由 LCD Monitor 取代傳統 CRT,第三波的成長則是 LCD TV 取代傳統 CRT TV。根 據 Digitime 資料顯示,LCD 取代 CRT Monitor 其價格比達 2.5 倍時即快速起飛,但由於 TV 是屬於家電產業,其消費型態與 IT 產業有所不同,因為家電更換速度相對較慢,加上有 STB的替代性,使得 LCD TV 的更換速度低於 PC,但其成長趨勢卻是一致,若價格下降速度持續加快,LCD TV 取代 CRT 的速度則可望再提升。雖然推出多年的電漿電視(PDP TV)仍為 LCD TV 主要競爭對手,但其滲透率一直無法突破 10%,使得 LCD TV 已呈現居上的態勢,且與 PDP TV 的主戰場已由 40~49 吋提高到 50 吋以上,顯然 PDP TV 的市場持續受到 LCD TV 的擠壓。根據過去彩色電視取代黑白電視的經驗來看,當新產品滲透率超過 10%,應可確定為未來產品的主流規格,配合 G6 與 G7.5 代廠量產,可望快速排擠 CRT與 PDP 的主流規格,加上 HDTV 電視機的比例逐年提高與數位廣播內容的普及,LCD TV 的解析度最能符合數位廣播與 HDTV 的需求,預期全球 LCD TV 在未來的 3~5 年內滲透率可快速攀升到 50%以上。
自 2000 年左右台灣廠商開始投入 TFT-LCD 面板生產行列,受惠於日本業者的技術移轉,台灣在短時間內快速提升技術能力。尤其是平面顯示器技術日新月異,造就平面電視市場規模日益擴大,自 2000 年液晶電視進入全球電視市場以來,每年均以近 100%的年成長率搶佔傳統映像管電視市場,新興平面電視逐漸取代映像管電視,在 2006 年後,平面電視市場規模則持續穩健成長,使得液晶電視仍維持 20% ~ 30%的年成長率。在液晶面板的基板尺寸不斷成長之下,液晶電視已經逐漸成為大尺寸液晶面板廠的最重要下游市場。在電視走向數位化、薄型化和大型化的趨勢下,全球的電視累積裝置量已超過 10 億台,使得液晶面板廠商期望能以結合上游關鍵零組件和下游液晶電視廠商的力量,再透過產品的不斷改良、產能擴張、新世代生產線建置擴張產能和降低生產成本,促使液晶電視面板應用的成長與普及。如表 2 所示為液晶電視面板出貨量,可看出未來液晶電視市場會因價格大幅下滑而持續蓬勃發展,而液晶電視價格下滑的原因有二:(1)關鍵零組件液晶面板價格大幅下降,(2)面板廠產能因技術而持續成長,使得國際品牌大廠競爭激烈,液晶面板價格持續下跌造就液晶電視低價化。2007 年以後,液晶電視的尺寸將越來越大,目前的主流市場是以 42 吋為主,但價格卻越來越低,更由於平面顯示技術不斷進步,面板大廠陸續量產,先進技術與規模經濟的效應,為電視市場帶來更多成長。2009 年初,液晶電視修理在已開發區域市場已有強大的成長表 3,特別是中國大陸地區,由於當地政府推出許多政策加強消費,使得 2009 年的電視需求較預期增加,2009 年全球電視銷售可能會較 2008 年稍微下降,出貨量接近 2 億台,但液晶電視仍然會持續成長。而新興區域市場在液晶電視取代傳統映像管電視的轉換也比預期快。DisplaySearch 預計 2009 液晶電視出貨量從 1 億 2 千萬台成長到1 億 2 千 700 萬台,較 2008 年成長 21%,並佔全球電視出貨量的 63%2009 年液晶電視出貨金額從上一季預估的 660 億美金亦上修到 760 億美金。
推薦網站: 電視維修與電視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