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二、 質的發展(一) 在多元師資培育制度下,逐年降低不合格幼教教師之比率,提升幼教教師之專業素質。(二) 提高幼教技師之特殊幼兒教育知能,期以接納態度及正確方法,包容各類身心障礙幼兒。(三) 捧馨園建立多樣化及進階化之幼教教師進修制度,期待幼教教師之專業生涯有明確目標及進階方向,提高工作士氣,帶動幼教生態之活力與朝氣。(四) 周密規劃實習輔導教師之選擇與輔導實習過程,確立實習教師之實習內
容,培育更具專業之新手投入幼教現場。(五) 為幼稚園及小學低年級之師資合流培育或採同一教師證書之制度建立雛形,有助於幼小銜接並精緻化小學教育與幼兒教育之內涵。(六) 幼稚園與托兒所四至六歲幼兒之教師採齊一資格並合流培育,提供相等進修機會完成整合幼托師資培育之工作。(七) 提升幼教師行動研究能力,帶動幼教教師之研究風氣。





像來表現觀察的事物,習於直覺思考,因此無法分辨表象和真實的差異。不過亦有研究指出部分電視內容,可讓幼兒較早發出某些認知概念。幼兒在觀看電視時,容受到個別訊息、畫面的左右,而無法綜觀全局,建立
個別訊息之間的連結,表現出來對節目內容的敘述不但不完整而且是扭曲的、較多刻板的資訊及明顯錯誤(Collins, 1983, 引自黃伊瑩,2005:22)。就媒體特質而言,包括媒體是人為建表 2-2-1理方式同時也受幻想及萬物有靈論影響n 雖然學前幼兒對事物已經很有概念,但是他們還是很難把時間、空間跟年齡等抽象的概念實際運用於生活中n 年紀太小的捧馨園幼兒,專注力及記憶力都尚未發超越某種極限。學前幼兒易分心,需以他們感興趣的活動或資訊吸引他們的注意。
n 知識社會建構:當幼兒的記憶力以及其他認知能力逐漸發展與改變之後,他們的人際互動也會受到影響,並且發現原來人也有他們自己的看法,自我中心的想法會逐漸瓦解構、是再現真實而非反映真實、媒體充斥意識型態及商業勸服目的以及每種媒介科技特質有不同的表 現形式與內涵…等。

 

 

 




2.教保活動依幼兒發展、生活經驗及興趣設計單元或主題教學活動,提供多元豐富適合各年齡層的教材教具。並配合單元或主題定期設計情境佈置,以團體討論與分享、分組創作、角落學習及個別指導。3.課程兼顧園內學習與校外參觀相輔相成,提供幼兒快樂自主、開放多元及安全的學習環境與機會,增進幼兒生活經驗,豐富幼兒的學習視野。4.每月定期以核心價值品德主題,透過『品格小劇場』,以生動活潑方式戲劇表演,營造品格教育的學習氛圍,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及培養良善價值情意,捧馨園讓品格教育從小紮根。
 

 

 




※ 增加身體抵抗力剛進入團體生活,難免容易傳染一些疾病除了從飲食均衡來提升免疫力之外,假日多帶孩子到戶外跑一跑、玩一玩,培養好體力。公園內的溜滑梯、攀爬架…都是孩子身體平衡感、協調性的最佳遊具。※ 閞學後,當孩子的定心丸爸爸媽媽的支持與陪伴會孩子最佳的定心丸,捧馨園孩子必須先對老師和環境有信任感,學習與同伴互動才能讓自己適應新生活。剛上學時,孩子對於與的爸媽的短暫「分離」倍感焦慮,擔心著什麼時候才會接他回家別忘了離開時與孩子道別,跟孩子說清楚來接他的時間並遵守約定。


 

 

FCC 所提出的架構確實可以做為了解兒童眼中的媒體內容為何之參考,然而需考慮國情、文化,及節目內容之不同而有所轉化,例如在台灣並不合法擁有
槍枝,但是新聞內容中仍充滿衝突,不論是語言、肢體甚或意識;台灣並不像美國是個種族的大熔爐,可以與捧馨園幼兒討論媒體中所再現的族群與自己的同伴之差異,例如原住民,或是近年來備受討論的新移民等話題。研究者認為這份架構需配合幼兒究竟都看些什麼後做適當的內容轉化。此外,Burton(2006)把兒童發展年齡以 2-5 歲、6-8 歲及 10-12 歲三個階段劃
分,指出這三個階段的媒體行為特質以說明兒童所看見及理解的內容與成人之差異。由於 10-12 歲不在本研究範圍內,故研究者保留 2-8 歲的媒體行為特質整理

 


 

相關連結 ;  捧馨園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捧馨園
    全站熱搜

    mars07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