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LCD 技術發展沿革自 2002 年第五代生產線開始導入後,由於受到經濟切割尺寸與電腦顯示器需求相匹配,因此快速成爲當前 TFT-LCD 産業的主流生産世代。進入第五代TFT-LCD 生產線,由韓國和台灣獨領風騷,日本廠商並沒有投入五代生產線,也因此日本關鍵材料及零組件廠商開始向海外尋求擴廠機會,促使韓國和台灣在TFT-LCD 關鍵零組件的供應練更加完整。2004 年由於 LCD TV 的市場逐漸的被開發出來,日本夏普率先啟動第六代TFT-LCD 生產線,率領日本廠商重新出發,在 LCD TV 的市場再與韓國和台灣廠商ㄧ較高下,2005 年 TFT-LCD 產業是第六代和第七代生產線共同競爭的一年,雖然第六代生產線的設備穩定度較高且有量產的經驗,但是最主要的關鍵還是在於 LCD TV 的市場。雖然更高世代的第六代、七代線已經開始導入量産,第八代線也已經規劃興建,但更高世代的生產線主要面對的是 LCD TV 市場,與第五代線之間有一定的市場區隔,因此第五代線在 TFT-LCD 産業中的地位仍可保持 1~2 年。第二節 技術發展趨勢與技術生命週期隨 LCD TV 逐漸淘汰 CRT TV,成為家中電視的首選,消費者對於 LCD TV的畫質要求趨向更嚴格的水準。其中,色彩飽和度為畫質重要指標之一,其表示能反映 LCD TV 所可顯示色彩的範圍,決定電視畫面鮮艷及寫實程度。目前色飽和度接近美規類比電視修理標準-NTSC 100%之機種將成市場主流。由於 LCD TV 是非自發光型顯示裝置,需要背光源來提供所需的亮度,結合彩色濾光片來形成色彩。LCD TV 過去一直以來採用冷陰極螢光燈管(CCFL)作為背光源,但 CCFL 存在多個問題,包括含汞、色彩表現範圍小和發光效率提升空間接近飽和等,因此,近年來全球廠商無不積極尋找替代光源,以期符合環保、節能、輕薄和高畫質等要求。未來 LCD TV 將朝 3D、LED 背光源、無邊框設計及螢幕電影化四大趨勢發展,其中又以 LED TV 挾其與 LCD TV 價差急速縮小、來自各國品牌業者支持,以及輕薄、節能等各項優點,備受市場青睞。
然而電漿電視屬於一起釋放構 成畫面的每一個發光細胞,而讓螢光體發光。藉由循序掃描的方式,消除閃爍. 展現細緻的文字,讓眼睛在長時間的觀賞下也不感到疲倦。七、電漿電視的壽命電漿平均壽命約為 2.5 萬小時~5 萬小時,當然,壽命的長短端視各廠家成品的品質,以及機器本身技術的完成度而有所差別,不過如果以平均值 3hr 來算的話,每天如果看8hr,那還要看上10年左右的時間,而且,並不是說當你看到10年後這台電漿就 沒辦法看了,而是電漿它本身的亮度及色彩飽和度才退化成原來的七成左右。其實這現象就跟一般傳統電視一樣,它也是每天都在衰減,但是因為我們每天都在看,所以感覺不出它有在衰退,而且電漿比傳統電視衰退的更慢,所以在壽命時限上並不需要擔心。八、電漿電視的畫質欣賞日本數位衛星電視或電腦畫面時還不錯,但是有部份電漿電視看 DVD 時畫質會變差,這是因為有些電漿電視的倍頻處理電路設計不良之故。電漿電視的解析度要比 DVD 的訊號高,因此在顯示前必須經過倍頻調整以符合其高解析度,如果倍頻電路處理不理想的話就會出現畫面模糊、色彩灰暗、高雜訊等問題。九、液晶電視和電漿電視之比較:液晶電視要電視修理的是傳統映像管電視,在顏色飽和度、反應速度、對比、銳利度 等高畫質的要求,都比電腦用液晶螢幕來得高。為了要符合消費者對畫質的要求,所以液晶電視在液晶面板的使用必須使用高標準的液晶面板,而與一般用於電腦的面板不同。
智慧電視發展至2014年末,依舊在探索和搭建最理想的生態。儘管如此,消費市場上的智慧電視依舊大紅大紫,三星ES8000/9000高端系列為智慧電視的發展引領了正確的方向,用户界面、操控方式、在線視頻、語音命令、手勢識别等功能也頻頻出現在電視產品之上,但在這一年,智慧電視整體的體驗依舊不够理想,消費市場主動或被動的接受這些半成品。 2013年:智慧系統逐步完善,OLED電視首次上市等離子電視基本不再有新產品,液晶電視一家獨大,電視廠商努力改善智慧系統的用户體驗,智慧電視的性能得到提升的同時,整體的智慧體驗有了全面的提升,其中三星F8000/F9000和LG“觀韵”系列的智慧體驗尤為出色,前者擁有動作識别技術,後者則創新式的推出了動感應遥控器。小米公司推出小米電視,創維推出酷開互聯網品牌戰略。經過電視產業的不斷努力,智慧體驗基本可以滿足用户需求。當然,2013年更重要的事情是OLED電視 修理的上市,2013年9月,LG和三星先後在中國發布並上市55英寸曲面OLED電視產品,前者售價59999元,後者售價54999元,兩款產品均採用1080p解析率設計,OLED電視的正式商業化讓更多高端用户有機會體驗次時代顯示技術的强大技術。 2014年:超高清4K電視渗入主流市場,曲面液晶電視上市智慧電視的智慧體驗提升,是一件浩大的工程,需要長時間慢慢改善,為了不在這一問題上“糾纏”,電視廠商開始力推超高清4K電視,將市場熱點焦距在4K身上,背地裏偷偷優化智慧電視系統,這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做法。
在面板廠重視經濟切割效率,市場對16:10寬螢幕機種接受度高,以及Moni-TV的崛起,面板廠仿照液晶電視維修尺寸在IT產品推出16:9寬螢幕機種,如2008年下半年陸續問世的15.0吋、18.5吋、20吋、21.5/21.6吋,甚至23吋到27吋等一系列產品,在2008年約達到整體監視器1成比重,預估2009年將上看3成市占率。到了2010年,16:9將超越16:10成為主流,寬螢幕機種也將占整體監視器8成以上。此外,2008年下半年16:10亦推出部分22吋、26吋等大螢幕新機種,未來不僅寬螢幕液晶監視器仍會主導液晶顯示器發展趨勢,預期2009年20吋以上寬螢幕機種將快速成長,占整體液晶顯示器的比重上看3成。2008年第四季需求反轉點礙於金融危機,根據WitsView,液晶螢幕廠商2008年第四季出貨較第三季衰退7.4%。傳統出貨高峰的第四季,其出貨表現反映了終端市場需求低迷的現象,一反常態在旺季出貨卻呈衰退表現。從各區域的出貨狀況分析來看,北美市場金融危機的影響最大,主要廠商在北美的銷售均呈現下滑,其他地區則亦在此波全球經濟不景氣的衝擊下,整體市場消費力道薄弱。就前五大液晶監視器品牌的表現來看,HP、Acer、Samsung、Dell與LGE,在全球經濟面臨挑戰的環境下,僅Samsung和Acer表現尚可,2008年第四季出貨量較2007年同期分別有2%與9%的成長率。這顯示液晶監視器市場在第四季出貨雖然下降,但不如先前預測的嚴重。第五章 全球大尺寸平面顯示面板應用市場分析 5-3 大尺寸LCD於資訊應用市場發展趨勢 5-3 大尺寸LCD於資訊應用市場發展趨勢這一波經濟不景氣對新興市場也造成衝擊,唯一能夠在這時期持續成長便是中國大陸。中國的液晶監視器在2008年第四季出貨較上一季成長11%,超越了北美市場,而成為世界第二大的液晶監視器銷售市場。
2004年,液晶電視修理與等離子電視正面競争,等離子電視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勞動節42英寸等離子售價還要30000元,到了國國慶節暴跌至15000元。到了2005年,液晶電視逐步顯示出咄咄逼人的態势勢,一舉奠定市場基調。 2005年:索尼放棄等離子電視業務,全力專攻液晶電視2005年,可以稱之為液晶電視元年”,這一年索尼放棄耕耘多年的等離子電視,轉而全力支持液晶電視,並正式成立“Bravia”液晶電視子品牌戰略,而Bravia品牌持續至今已接近10年之久。不過,2005年日立公司推出的1024×1024解析率的等離子電視引起了軒然大波,出色的畫質表現讓人們無法忽視等離子的存在,事實上,2005年等離子電視依舊有眾多支持者,松下更是無數次表態等離子是更好的電視顯示技術。 2006年:液晶電視/等離子電視齊頭並進,HDMI接口成主流液晶電視和等離子電視齊頭並進,雙方雙爆發,絕大多數電視配備最新HDMI多媒體接口,52英寸的液晶電視已經有1080p全高清版本可選,這也是當時液晶的最大的優勢(等離子面板很難實現高解析率)。全高清1080p液晶電視上市價格高達30000餘元,而國產電視品牌則迅速將其價格拉低至17000元左右,在當時看來,47英寸尺寸已經十分驚人,17000元的價格也十分親民。2006年下半年,索尼一口氣推出5大系列Bravia電視新品,分别定為高端、中高端、主流、中低端和入門級五大市場,這讓等離子電視難以招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