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三節 競爭性產品與替代性產品目前 TFT-LCD 的替代性產品包括:陰極射線管(Cathode Ray Tube,CRT)、超扭轉向列型液晶(Super Twisted Nematic,STN LCD)、低溫多晶矽 TFT LCD(Low Temperature Poly-Si,LTPS)、電漿顯示器(Plasma Display Panels,PDP)與電激發光顯示器(Electro Luminescene Display,EL Display)等。就技術而言,各產品的應用範圍有所不同,將以替代品之功能強度、價格競爭力、市場區隔程度、消費者或下游廠商之轉換成本等各因素來探討替代品威脅程度:(一) 替代品之功能強度當替代品之功能與現存產品差異不大或其功能越強,則威脅性也越大。在此以厚度、螢幕尺寸、視角、反應速度、電視修理、解析杜、耗電量、使用壽命、對比與色階調性來作為判斷功能之依據,其各替代品之功能強度將以表 6 作說明。(二) 替代品之價格競爭力當替代品價格競爭力越強時,產品本身越容易被替代。尤其當產品功能差異不大時,價格扮演的替代程度也越大。在顯示器方面,TFT-LCD Monitor 替代CRT Monitor 已成為趨勢。(三) 替代品市場區隔程度當替代品市場區隔越相近,替代程度也越大。目前產品市場區隔是以產品最適生產尺寸為依據。如 PDP 適用於大型顯示螢幕,OLED 則偏重於在小尺寸產品之應用,兩者的應用市場跟 TFT LCD 有所差距,故 TFT LCD 產品與這兩種替代品的市場區隔程度高。而 STN LCD、LTPS 與 TFT LCD 是相同尺寸與規格之市場區隔,但 STN LCD 在較大尺寸的螢幕市場上,因為畫質與反應速度處於劣勢,因此已被 TFT LCD 取代,而 LTPS 則因製程技術的問題,尚未能在大尺寸的面板量產,但因其產品特性將使得替代程度極高。

 


 

這些嚴格控制產品設計、供應鏈管理、製造業營運的日本與南韓液晶電視品牌商,由於經濟不景氣,特別要注意的財務與營運狀況。所以未來將開始擴大業務外包比例給電子專業製造服務,以及 ODM 廠商。根據 iSuppli 的了解,日本液晶電視修理品牌商表示,未來在數年之間,他們液晶電視出貨量將提升 80%,本身勢必無法滿足這些需求,因此唯有透過委託 ODM 廠商的生產能量,來彌補這些產能的空缺。主要考量是,如果市場需求沒有那麼大,他們也不會因為擴充液晶電視產能而變成對自己財務上的壓力。第三節 影響市場的主要因素在各類型電視產品中,液晶電視因輕薄、省電、無輻射的優勢,同時可接收類比與數位訊號,符合數位訊號的接收同時可以顯示高畫質的畫面,並隨著技術的成熟,以及全球數位廣播的逐步推展下與 LCD TV 的平價化,逐步侵蝕 CRT TV市場,並展開一波新的 TV 換機潮。然而,液晶電視市場在短期內仍將受全球經濟景氣面的影響,可能會延緩消費者的採購意願;就技術層面而言,科技的轉變,如 TV 與 PC 的整合,會導致消費者整體需求減少;從中長期角度,科技產業推陳出新的產品及技術發展,如SED、OLED 等,將影響 LCD TV 長期的發展及需求面的變化。


 

不過就畫質而言,WLED背光初期的畫質表現非常糟糕,遠遠不如RGB LED以及CCFL背光。電視修理廠商喜歡拿LED背光來混淆概念,試圖傳達"LED背光不僅功耗更低,而且畫質更好”的口號,不過當時許多經典的CCFL背光電視還在市埸中熱賣,加上等離子電視也有不少機型受追捧,LED背光的畫質騙局被拆穿,一度不少人最終放棄更省電的LED機型,繼續選購CCFL背光電視。 2010年:WLED背光逐步完善,市場接受度高相比較CCFL背光,WLED背光成本更低,電視廠商通過技術手段完善了WLED背光畫質表現,加上國家補貼政策的影响(指中國大陸),2010年是WLED背光全面侵占市場的一年。由於成本更低的關係,所有的電視廠商都投入了WLED背光的懷抱。在這裏要表揚索尼的是,索尼旗艦級電視依舊堅持採用頂級的RGB LED背光系統,電視售價十分驚人,不過依舊有高端玩家為其買單。 2011年:互聯網電視機型推出液晶電視全面採用WLED背光系統之後,電視廠商需要新的利潤點,這個時候互聯網電視的概念就被提出来了,TCL推出MiTV概念、長虹推“樂教”電,海爾“模卡”電視、三星趣味百科電視等等,電視内置Wi-Fi無線模組,内置瀏覽器,可直接瀏覽網頁等功能得到實現。内置在線視頻平台被認為是非常有前途的功能。 2012年:智慧電視衝擊主流市場互聯網電視並不是理想形態,其存在的價值是告知世人:電視具有多元化的可能。2012年,智慧電視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使用習慣,可以安裝APP應用程序成為可能,通過電視機玩游戲,刷微博,視訊聊天等等,不過最終證明,這一切都不如智慧手機來的方便。

 


 

從出貨金額來看,由於消費者仍對經濟復甦與否存有疑慮,多數消費者只對低價產品感興趣,因此所有應用技術電視出貨金額都是下滑的,如表 7 所示。表 7 2009 年第三季全球電視出貨按應用技術別出貨量與成長率(單 位:千 台 )資料來源:DisplaySearch Quarterly Global TV Shipment and Forecast Report第二節 各主要Players的市場佔有率2009 年全球電視品牌出貨金額排名、市占率與成長率,如表 8 所示,以出貨金額看 Samsung 仍是全球電視出貨金額最高的廠商,並且連續 15 個季度居領先位置,不過競烈競爭之下,第三季出貨金額市佔率較上季下滑 1%至 21.9%;LGE 自第一季超越 Sony 排名之後,已連續兩季居第二名, 不過市佔率微幅下滑至 12.9%;以出貨金額來看,Sony 排名第三,同時市佔率下滑至 10%以下。32表 8 2009 年第三季全球電視品牌出貨金額排名、市占率與成長率資料來源:DisplaySearch Quarterly Global TV Shipment and Forecast Report目前全球主要液晶電視品牌廠商都集中在亞洲,包括:三星(SAMSUNG)、索尼(SONY)、夏普(Sharp)、樂金(LGD)等。而以往這些品牌廠商向來對於將液晶電視製造外包都不太熱衷,主要是他們都擁有垂直整合的優勢。不過,根據 iSuppli 在 2008 的研究,許多亞洲液晶電視品牌商,為了面對未來可能的經濟情勢,開始陸續開始增加液晶電視外包的比重,主要是外包給電子專業製造服務(EMS)及 ODM 廠商。全球前五大液晶電視品牌商除了飛利浦之外,其他四家液晶電視維修廠商:三星、索尼、夏普、樂金長期以來主要都是採取自行生產的方式,來滿足市場的需求,外包給合約製造商的比例相對來說很低。例如:索尼約有 91.5%的液晶電視都是自行生產,而其他 8.5%的液晶電視則是外包給許多 ODM 廠商,包含瑞軒、佳世達、冠捷、緯創等。

 


 

液晶最早是由奧地利的植物學家發現於 1888 年,直到 1971 年,TN(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的顯示)型 LCD 推出後,LCD 産業才進入真正的發展期。隨著半導體技術的發展和有源矩陣概念的提出,TFT-LCD 技術開始逐步成型,並且於 90 年代初期在日本開始産業化。現今主流的液晶顯示技術,可顯示高階彩色影像的主動矩陣型(Active Matrix)液晶,以 TFT(Thin Film Transistor)等主動元件來驅動各個像素液晶的方式,其中較常見的主動元件是非晶 Si-TFT (Amorphous Si-TFT),TFT 是以靜態驅動液晶故可應用於大面積、高解析度畫面,並且維持高顯示品質。圖 9 為 TFT-LCD 技術發展沿革,從 1990 年開始,日本的 Toshiba 首度將TFT-LCD 應用在 10.4 吋的筆記型電腦(NB)面板上,開始帶起了全球顯示器產業的革命。在 TFT-LCD 產業有個十分有趣的現象,幾乎只要每前進一個世代,都會發生產能過剩,造成價格下滑,因而擴大產品應用領域,然後供不應求的情形開始發生,促使 TFT-LCD 前進一個世代,「液晶循環」就因此而生了。在 1995 年以前,TFT-LCD 還只是單純的應用在筆記型電腦(NB)面板上,主要還是以日本為發展重心。但是自 1996 年開始,TFT-LCD 進入了第三代生產線,也開啟了液晶顯示器的應用,在發展初期由於材料及零組件價格昂貴,生產良率不高且又必須面臨與 CRT 顯示器的競爭,發展過程非常艱辛。隨著韓國和台灣開始加入 TFT-LCD 的生產,競爭可說更加激烈,但是韓國和台灣液晶電視修理面板廠商挾著量產技術的優勢及較低廉的人工成本,雖然在關鍵材料及零組件的取得成本稍高於日本,但是還是非常有競爭力,並且淘汰了一些日本廠商。2000 年開始進入第四代 TFT-LCD 生產線後,韓國取代了日本在次世代玻璃基板規格的製定上取得主導權,成為大尺寸 TFT-LCD 面板的霸主,台灣也成為成功的追隨者,與韓國在大尺寸液晶面板取得領先的地位,日本廠商則受限於生產規模及生產世代的影響,逐漸退出信息用大尺寸液晶面板的生產,轉而開發中小尺寸及液晶電視的應用市場,市場走向分工的態勢逐漸明朗化。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電視修理 電視維修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rs0711 的頭像
    mars0711

    生活相關知識分享

    mars07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