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我不會到深水埗買TCL、康佳啦!事實上市面上日韓的液晶電視選擇不多,來來去去也是那幾家,韓國品牌不考慮的話,就只剩下Sony、Sharp、Panasonic,東芝和日立恕我沒有做功課,好像在液晶電視方面不算多出品,而以上三個牌子中用過兩家,Sharp總公司好像被收購了,也不見得宣傳很積極,Sony試過了,何不給Panasonic一個機會呢?結果我選擇了Panasonic的TH-49DX650H,這次我一點功課也沒做,網上看了型號相片,走入專門店就買了,因為液晶電視基本上都差不多,我看中的是它的五年電視修理保養,當然,我不希望未來五年用得著,只可以說,現今電子產品壽命不會太長,有些人每半年換一次手機,一兩年就換Notebook,我其實只想還原基本步,延長產品的壽

 


 

人們通常把 1925 年 10 月 2 日蘇格蘭人約翰·洛吉·貝爾德(John Logie Baird)在倫敦的一次實驗中「掃描」出木偶的圖象看作是電視誕生的標誌,他被稱做「電視維修之父」。但是,這種看法是有爭議的。因為,也是在那一年,美國人斯福羅統。儘管時間相同,但約翰·洛吉·貝爾德與斯福羅金的電視系統是有著很大差別的。 史上將約翰·洛吉·貝爾德的電視系統稱做機械式電視,而斯福羅金的系統則被稱為電子式電視。這種差別主要是因為傳輸和接收原理的不同。<註一>二、液晶的簡介1、液晶的發現(1) 西元 1888 年,奧地利植物學者雷尼澤(Friedrich Reinitzer)在加熱膽固醇類的萃取物:安息酸香膽固醇(cholestery benzoate)時,意外發現該物質會有異常的熔解現象。此物質雖然會在 145℃熔解,但呈現的是白濁狀的液體,若繼續加熱到 179℃時,卻又成為透明的液體。反之,若觀察該物質從高溫往下降溫 的過程,在 179℃時,透明的液體又會成為白濁狀的液體,而低於 145℃時又會成為固體的結晶。(2) 第二年,德國物理學家雷曼(Otto Lehmann)發現上述白濁狀的液體外觀上雖然屬於液體,但卻顯示出類似固態晶體般的折射。於是雷曼將其命名為「液態晶體(liquid crystal),這就是「液晶」的由來。2、液晶的性質(1) 固態、液態及氣態,是大家所熟知的三態。而液晶則是一種同時具有固體物質之晶體次序性與液體物質之流動性的半透明物質,並不屬於三態之一,介 於固態與液態之間,也稱為中間相(Meso Phase)物質。(2) 能成為液晶狀態的物質,其分子構造的形狀大多屬於長棒狀或扁平狀。


 

一般家庭的電視使用期限約 5~7 年,所以電視並不是需要持續昇級的產品,此外,電視需要光電與影像處理技術的能力,影像處理技術的能力更顯重要。因此,液晶電視修理的機構設計與可靠度要比資訊產品嚴謹許多,影像處理技術也需要較深的技術投入。所以液晶電視已步入差異競爭時代,不論是畫質技術、廣告訴求,或服務標準,都可做為各品牌提出差異的切入點介入階段成長階段成長階段衰退階段總共市場銷售量時間導入階段成長階段成熟階段衰退階段多市場LCD TVPDP TV逐漸取代CRT TV增加市佔率LCD TV業者改變策略以求達到經濟規模目的剔除無利潤產品LCD TV進入差異化時代研發OLED TV新技術1988年LCD TV 問世圖 8 LCD TV 目前市場發展狀況與生命週期第五章 液晶電視 (LCD TV)產業技術特性分析第一節 產業技術發展沿革與技術說明LCD TV 的主要特點,是使用液晶傳輸影像,液晶本身具有極化性(Polarizalility)和反射光線的作用,透過電壓的刺激改變液晶極化的角度,由不同大小電壓刺激可讓不同程度的光量通過,此原理可以讓液晶對光線的反射或透射產生強度的變化,如果控制液晶單位的電流強度,可以改變液晶的透明強度,再加上彩色濾光片就可構成繽紛色彩的螢幕影像。換言之,LCD TV 的原理就像是幻燈機,液晶板就像是幻燈片,靠著背後的光源(背光模組)穿透液晶板,才能夠讓液晶顯示板發光,再配上彩色濾光片分成 RGB 三原色光,才能顯現全彩畫面。LCD 技術雖起源於歐美,但將之發展形成產業的卻是日本。

 

推薦網站: 電視維修與電視知識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電視修理 電視維修
    全站熱搜

    mars07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