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代償性曲線。 S 型 C 型 脊柱側彎的原因少數是先天脊椎畸形或神經 肌肉病變所造成,大部分是屬於脊柱在發育 過程中,VISTA頸圈自行發生而原因不明的自發性脊柱 側彎,發生的部位可能在胸椎、腰椎、或胸 腰椎處。脊柱側彎的種類可分為功能性與結 構性兩種,所謂功能性或姿勢性的脊柱側 彎,是指雖然脊柱向側面彎曲,但脊椎並沒 有發生結構上的畸形,發生主要原因是由於 肌肉軟弱無力造成姿勢不良,而讓外觀上呈 現彎曲。經由運動和養成良好的新姿勢時, 便可使脊柱側彎情形改善;而結構性的脊柱 側彎,是指椎體產生脊柱之椎體側彎及向击 面旋轉,這類較難藉由運動來矯正。 脊柱側彎多好發在發育中的青少年,10-16 歲 孩童的盛行率為 2-4%。側彎角度大於 30 度 者,其盛行率約為 0.2%;側彎角度大於 40 度時,盛行率約為 0.1%。當側彎的角度小於 10 度時,男女罹病的比率差不多,但是當側 彎的角度大於 30 度時,女生罹病的比率約為 男生的十倍。此外脊柱側彎若發生在青春期 的女孩,角度常會持續惡化,因此女生患者 常較男生需要接受進一步的治療。一般而 言,脊柱側彎好發於有家族史、女性、青春 期和瘦長體行者。 如何診斷「脊柱側彎」? 診斷脊柱側彎,通常是用 X 光影像直接測量 側彎角度,雖然準確,但是並不符合篩檢的 經濟效益。臨床上可讓病人雙腳張開與肩同 寬,向前彎腰,背部與地面平行,雙手合掌 下垂,此時從病人背後觀察,可藉由兩側背 部不等高、兩側肩胛骨不對稱,
也有都無症狀,直 到成人健康檢查時,才被無意中檢查出來。 近年來,由於產前診斷的盛行與超音波技術 設備的精進,VISTA頸圈也有不少的病例在胎兒尚未出 世前,即已確診。 其發生原因不明,僅知在胚胎早期形 成,常會合併心臟及泌尿系統異常。反過來 說如果孩子有先天性的心臟及泌尿系統疾 病,也要留意是否同時有骨骼方面的異常。 臨床診斷以 X- 光片為主,其側彎角度 常是短節而且角度較尖銳,在半椎體形成異 常的病例裡,可能其兩側肋骨排列或數目不 對稱,椎莖(pedicle)位置及數目也可能 不相符(圖一)(圖二)。在分節失敗病例 內,常可看到椎體相連成長條狀(unilateral bar, block)。合併脊髓異常或有神經學症 狀者,必要時可做電腦斷層掃描或核磁共振 造影檢查。 由於其症狀變異頗大,治療方針端視下 列因子而定: ● 病灶位置:一般而言,在胸椎位置惡化速 率最快。 圖一 6 歲 男 生, 先 天 性 第三腰椎半椎體形 成(hemivertebrae formation) 圖二 脊椎側彎角度 37 度 半椎體 形成 ▎骨科部主治醫師 王廷明 17 台大醫網 Health Network 兒童專欄 認識先天性脊椎側彎 (Congenital Scoliosis) ● 病灶形態:單側之脊椎融合惡化速率較半 椎體形成快;條狀脊椎幾乎不會惡化;單 側之脊椎融合併對側半椎體形成其惡化速 率最快,可達到每年十度以上。 ● 病患年齡:角度進展和人體發育曲線一 樣,二到三歲及青少年時期角度變化最 大。不同手術方法其最合適年齡並不相同。
疼痛感會傳導至臀部或下肢,造成 下肢麻、痛、無力情形,產生坐骨神經痛。 3 (二) 治療: 1. 臥床休息:幫助背部肌肉放鬆,促進受傷肌肉修復,降低腰椎間盤的壓力,減輕神經的壓 迫及發炎。 2. 藥物治療:適當使用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肌肉鬆弛劑,控制受傷後發炎反應。 3. 物理治療:包括電療、冷熱敷等,電療是利用電刺激,醫療頸圈推薦使肌肉細胞規律運動,緩解肌肉硬 化及抽痛。冷敷適用於急性疼痛一、二天內,有止痛和消腫;而熱敷較適用於亞急性及慢 性期,改善局部循環,增進復原。 4. 背架、束腹:限制脊椎活動,保持良好姿勢,減輕椎間盤VISTA頸圈、肌肉、韌帶、關節受到外來壓 力。 5. 骨盤牽引:對罹患椎間盤突出和腰椎間孔狹窄,有助拉開椎體間的距離,減輕對神經的壓 迫,減緩疼痛症狀。 6. 針灸:促進氣血循環及鎮痛。 7. 推拿、按摩:幫助釋放或降低身心壓力及舒緩緊張肌肉,促進血液循環及組織復原。
肩膀一側較高 骨盆一側較高 肩膀與骨盆的中線不相同 肋骨一側明顯凸出 醫療頸圈推薦彎腰時背部左右不等高 ■嚴重程度 嚴重程度是看脊椎側彎的角度大小,要由 X 光片上 脊椎的夾角來判定。大致分為輕、中、重度三個層級: 輕度側彎:側彎角度小於 15∘,在 10∘以內皆為 正常,只需注意姿勢或改善不良習慣。 中度側彎:側彎角度在 15∘~ 40∘之間,嚴重的話 要穿矯正背架,維持脊椎位置避免惡化。 重度側彎:側彎角度大於 40∘則建議接受手術治 療。 ■運動治療 左 左 伸展動作: 以下動作目的皆是伸展左側背肌。 每個動作一天 3 回 一回 3-5 次 一次 20 秒。 動作一 動作二 脊椎側彎 C 形開口向左為例, 若開口向右則動作要左右相反喔! 動作三 肌力訓練(一天 3 回,一回 10-30 次,一次 5 秒): 動作一: 主要強化右側背部力量。 動作二: 主要強化整體背部力量。 此資料僅供參考,關於病情實際狀況,
註三十一、謝章優(2003)。脊骨神經科醫師與物理治療師的不同。2014 年 10 月 8 日,取自脊椎矯正器 http://web.it.nctu.edu.tw/~hcsci/hospital/chiropractic/hsieh1.htm。 註三十二、吳子宏、李勝雄(1998)。國小學童姿勢健康的殺手「脊椎側彎」 研習資訊,15(5),25-34。頁 32。 註三十三、林季福(2004)。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應用於開發學童覺察能力與改善 脊柱側彎效果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頁 49-50。 註三十四、同註五。 註三十五、林季福(2004)。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應用於開發學童覺察能力與改善 脊柱側彎效果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頁 2。 註三十六、R.N. Sharipov, A.M. Zaidman, I.V. Zorkol’tseva, T.I. Aksenovich, & G.M. Dymshits, (2006). Polymorphism of the aggrecan gene in families with idiopathic scoliosis. Molecular Biology, 40(3), 554–557. 註三十七、Johnson, Allie.(2014). New hope for scoliosis. Texas Monthly, 42(6), 128-128. 兒童脊椎側彎處置研討會 【課程簡介】 對許多家長而言,孩子脊椎側彎問題是他們心中一直揮之不去的困擾,無論 是因脊椎排列不正所帶來的異常外觀、旁人異樣眼光導致的心理壓力、或是後續 衍生的疼痛症狀/骨盆歪斜/長短腳等問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