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6. 伸手取物時勿過度伸長手臂,以免扭傷頸部。必要時可身體前移或找凳子墊高。醫療護膝推薦勿長時間用肩 膀夾電話以免扭傷頸部。 7. 睡覺時,枕頭勿太高或太硬。以可舒適支撐頭及頸於正確姿勢,避免頸部過度伸、仰為宜;床 墊亦不應太軟,儘量勿俯臥太久。 8. 勿將頸墊高躺在床上、沙發上或側臥看書報、3C 產品。 9. 勿同一姿勢維持過久,尤其減少 3C 產品之連續使用。最好 30 分鐘小動一下、2 個鐘頭大動一 回為宜。 10. 頸痛時期,請避免頸部過度後仰之活動,如游泳、高階瑜珈、仰頭晒衣及牙齒診療等。 ¤ 疼痛期之休息 頸部拉傷或落枕發生,產生明顯的僵痛時,先給予冰敷 15~20 分鐘減疼,並盡可能在頭頸 交界處墊枕支撐及躺臥休息。不能躺臥休息時,可嘗試使用頸圈協助支撐頭部重量以降低頸椎 壓力,讓急性發炎的頸部組織得到些許休息。但坐站時,頸部均有承重,醫療護膝推薦難有效休息,仍請儘 量間歇躺臥。急性劇痛期,宜連續躺臥休息兩至三天,疼痛減輕後,對長期過度使用導致頸項 疼痛者,建議每二~四小時,躺臥休息十分鐘。 2 ¤ 運動治療 請依醫師及物理治療師之建議運動,勿過度為之。開始時,應小心、輕、慢為宜。若運動 時造成數分鐘的些微頸部不適,是正常現象勿過度緊張。但運動引起之明顯持續疼痛或痠麻 感,請立即停止運動,並詢問醫師及物理治療師做調整。 運動建議每天早,晚各做一回,或工作中不適時也隨時可做,

 

 


 

又稱為「五十肩」。主要症 狀是肩膀疼痛及僵硬,疼痛時好時壞,經過一、二個月,醫療護膝推薦患側肩關節的活動度變差,患者的肩膀出現劇 痛,生活起居受到影響。 (二) 治療: 服用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止痛劑、熱療、針灸、電刺激或關節內注射類固醇,合併復健專科醫師或治 療師指導肩關節的活動包括:往前上舉、往後上舉、側面上舉、內旋、外轉等,將粘黏緊縮的關節拉鬆 伸展開後,逐漸恢復功能。 四、肘關節疼痛 (一) 成因: 貨物搬運人員反覆過度牽拉、或施力過大,手肘部位肱骨上髁的肌腱損傷,發生在手肘外側稱網球肘, 發生在手肘內側稱高爾夫球肘,當前臂用力動作感到手臂酸重無法使力。另外手肘關節周圍提供關節潤 滑的滑液囊,也會因長期肘關節過度使用,過度刺激產生發炎現象,稱為滑液囊炎。滑液囊發炎時,手 肘部有明顯腫脹、疼痛、無法活動。 5 (二) 治療: 1. 早期針對發炎現象進行局部冰敷及使用消炎止痛藥物,適當休息。 2. 加強肩部及手臂肌力運動,改善局部循環,進行適當的前臂肌肉伸展運動,避免手肘發炎 處產生粘黏現象。 3. 搬運時戴網球肘或高爾夫球肘護套,穿戴時位於手肘下方肌肉鼓起處,勿直接戴於手肘關 節上。


 

因此,提出除了適當的運動和伸展各部分的肌肉和關節,再配合自 我覺察感受的身體活動方式來實施,才是最好矯正脊柱側彎的方法。 參●結論 脊椎側彎形成這種疾病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大部分都是找不到確切的原 因,多數的病患是屬於「自發性脊柱側彎」,約佔所有脊柱側彎病患者的 70 ~ 80 %(註三十四)。因此,對於多數人對脊椎側彎的迷思及偏見,關節炎護膝並不會形成脊柱 側彎的主要原因。 目前脊椎側彎診斷方式中,仍以前屈身檢查法為最準確,加上算出柯卜氏 角度,即可作為進一步治療的參考依據。美國和日本等國從1970年代就相當重視 學童脊柱側彎的議題。在全國中小學進行大規模篩檢,發現每100人平均就有 2.1~4.6 人中患有脊柱側彎,並且有日漸惡化的趨勢(註三十五)。從「預防重於 治療」的觀點看來,建議政府單位應考慮將前屈身檢查法作為目前的國小學童脊 椎側彎異常篩檢,並仿效歐美先進國家,


 

 l 教導正確的呼吸型態並維持心肺功能。 l 提供正確的姿勢與姿態矯正,應用於日常生活並維持。 l 醫療護膝推薦其他: 評估並治療其他可能導致側彎之各種因素。 骨盆不等高 高低肩 脊椎曲線彎曲 脊椎有側彎 正常脊椎 並產生旋轉 Ø 配合事項與居家活動 l 接受評估之前,請家長讓孩子盡量維持正確的坐姿與站姿即可,例如減少趴在桌上寫字、 歪斜等坐姿、三七步站立等。 l 經過物理治療師評估後,治療師將教導個別化之物理治療活動,並請孩子自行將活動寫 筆記記錄下來。 l 每天至少花 30 分鐘時間練習治療師教導之肌力訓練醫療護膝推薦、呼吸活動,並持續至少兩個月。 l 於平時維持正確的姿勢與姿態。 l 定期回診追蹤運動情形。 Ø 常見問題與解答 Q: 日常運動是否會導致脊椎側彎惡化? A: 文獻顯示,適當的運動不會造成側彎的惡化,且可以強化呼吸與肌肉使用效能,

 


 

「保暖」也很 重要,配掛頸圈除了可以保護、支撐外, 也有防寒作用。若冬天手術的患者,我 會請他們在頸圈和脖子間再加一片「圍 脖」,免受風寒侵入而造成肌肉緊繃、 氣血不順。 31 人醫心傳2020.3 大林慈濟醫院交感型頸椎病治療 復健 很多病人開完頸椎、戴上頸圈就不敢 亂動。我會請病人放心,頸圈的作用只 是保護、提醒,不是完全限制肩、頸不 能動。聳聳兩肩、輕輕上仰低頭、看左 看右,都可以放鬆頸筋,不但舒服,更 能加速復原。晚上睡覺時,也可將頸圈 解開,好睡、睡好為原則,不用擔心植 入支架會「跑掉」。 強化頸筋 有一點不能不強調,醫療護腕推薦頸椎病有一大半 以上是「錯位」引起,而不單單是「骨 刺增生」而已。因為許多人即使開刀把 壓迫神經的骨刺拿得乾乾淨淨,術後還 是在痛,很可能就是因為頸筋無力導致 錯位引起。以下建議的動作,不只術後 復健有效,也是平時強化頸筋最簡單而 實用的方法。 用毛巾或雙手交疊,用力頂住前額, 同時頭部也往前出力,如此可以鍛鍊頸 部前方的肌群。 用毛巾或雙手頂住後腦杓,同時頭部 往後出力,可以鍛鍊頸部後方的肌群。 我常說:「牽一頸而動全身」,意即 頸椎若有病(退化、失穩、錯位),有可 能引發全身(由表而裡,從筋骨到臟腑; 全身上下,從頭頂到腳底)不舒服。如果 病人、家屬或醫師沒有這觀念,常會落入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迷思與逛醫院 換醫師的陷阱。此時,「看對醫生找對科」 就顯得格外重要。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美國aspen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rs0711 的頭像
    mars0711

    生活相關知識分享

    mars07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