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你和他們一起講英語的結果就是,互相搞不懂彼此在說什么,或者你水準高一點,說得很陶醉,對方卻很沉默,完全成了演講。所以,練習口語要同比你水準高很多,并且愿意和你進行營建性對話的人講,最好是老外。你去英語角,可能遇到最多的就是那些打醬油的同學,憋在那里不說幾句話,或者講得很結結巴巴,你看著都很著急。(就事論事而已,沒有對這些同學的任何負面評價)。這樣的情況,何來真正對口語的提高?那么我是怎么提高口語能力的呢?這就是我的個人特色了。還是直接的說:自己同自己講。大家看到這里,可能就會好奇了:這不是神經病么?怎么自己和自己講?我告訴你們,這一點都不怪胎,我也是從瘋狂英語的李陽那里學到這一招的。只要我的大腦是空閑的,每當我看到什么東西或者遇到什么事情,我就會立馬用英語說出來,說的不好也要硬著頭皮說,實在說不出來,就立馬記下來去查詞典解決清楚。這個方法不限時間地點。散步、上廁所、上課下課的路上、課間、吃飯的時候……我都會一個人喃喃自語。口譯也是一樣,我會看到中文馬上用嘴巴說出英文論文翻譯,或者看到英文立刻說出中文的翻譯,不論自己身在何處,也不管旁人的眼光(前提是不影響其他人哈)。這是一個學習的體系,你可能覺得很怪,很pervert,但是,真正牛X的人,哪個不是有點怪胎呢?這種狠勁兒,你我都需要的。最后再談談翻譯開門見山,我還是想強調閱讀的重要性。我看過二級筆譯的參考書,里面作者的一些看法我是十分贊同。比如說,“好翻譯是讀出來的”這個觀點。這本書中還說,不少讀書很多的譯者,在翻譯時會有這種感覺:看到原文,腦中不自覺地就反映出了譯文的框架,或者是某些字詞和語句。我認為,這和所謂的語感一樣,可以被稱之為“譯感“,口譯筆譯都一樣。我個人來講,有點慚愧,大四才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于是開始了踏踏實實的閱讀之旅。一年的時間,我看過的書如下,中英文 都有。


翻譯新聞稿要特別注意該新聞擬播報或刊登的地區,因為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用語。在台灣,ڊObamaڋ翻成「歐巴馬」,在中國大陸,它卻翻成「奧巴馬」;在中國大陸,ڊReaganڋ翻成「理根」,在台灣,它卻翻成「雷根」。在翻譯社翻譯的新聞稿裡,不但要讓人名符合當地媒體所流通的譯名,也要讓其他隨區而異的用語有因區而譯的效果。例如,假使新聞的譯稿要送去美國播報或刊登,「地鐵」、「足球」、「一樓」等可以翻成ڊsubway,ڋڊsoccer,ڋڊfirst floorڋ。但若要在英國播報或刊登,那些就必須改譯成ڊunderground,ڋڊfootball,ڋڊground floorڋ等,那才符合當地的說法。13.11 學術論文(academic papers) 或科技報告(technological reports) 通常把理論與事實加以平鋪直敘而講求精確、清楚、與簡要。翻譯這種論文或報告,確實「詞藻在其次,文字要力求簡單易懂,但內容知識一定要正確無誤的譯出來。」3有時,不能用「字面翻譯」而造成含義上的困惑。例如,在一篇談「肉眼的視力」的文章裡,把ڊBeyond ܙmm milestone, we need an amplifyingglassڋ譯成「越過了一糎的限界,我們就需要放大鏡了」,那是按字面把ڊBeyondڋ翻成「越過」。但中文「越過了一糎」通常是指「比一糎還多」,而肉眼不能看見的實際上是「比一糎還小」的「超小」,所以那句話的精確論文翻譯應該是「小於一糎時,我們就需要放大鏡」(見張樹柏283)。13.12 各種學門,不管自然科學或應用科學,不管人文學科或社會學科,反正各種學門以及各行各業都有其專門的術語(terminology) 或行話(jargon)。把那些術語或行話用在言談中或寫在論文/報告裡,是不可避免的。翻譯時,那些術語或行話或許已經有了固定的、廣泛被接受的譯法,這時譯者通常要遵循那譯法,不能隨意另創譯法,免得影響理解。例如,ڊheavyڋ是「重」,但ڊheavy-current,ڋڊheavy duty rectifier,ڋڊheavy cutting,ڋڊheavy mortar,ڋڊheavyring,ڋڊheavy soilڋ等,在各行各業裡是譯成「強電流」、「大功率整流器」、「原件切割」、「稠灰漿」、「承力環」、「粘質土」等,你不能自作主張把它們譯成「重什麼的」。4當然了,如果某一術語還沒有固定的、廣泛被接受的譯法,你自己便可以給它一個精確的譯法。又如果某一術語有兩個以上的固定譯法,你當然可以選擇一個比較妥當的譯法。有時,不同的譯法是用在不同的地區,那就必須因地而譯。例如,針對台灣,ڊlaserڋ可以譯成「雷射」;針對中國大陸,可能就要譯成「激光」。
 

勇氣:如何解決專業知識問題理解原文的第二個麻煩是,每一篇文章都有不同的專業知識或文化脈絡,如果不是該主題的專家,你通常對文中小從人名、地名,大到核心的概念都無法掌握。當然,這並不是說你必須擁有數學文憑才能譯數學文章,或者擁有餐飲系文憑才能譯食譜,面對專業的特殊主題,雖然你最好要有多於常識的背景知識,但更重要的是你要有「勇於承認我不知道」的能力。沒有人能夠對一本書所牽涉的主題百分之百理解,即使是跟作者同行的博士教授也一樣(理由詳見「編譯同盟」一文)。面對浩瀚的知識大海,譯者唯一可以倚仗的武器就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譯者必須「勇於承認我不知道」,這樣可以讓想要協助的人快速切入問題所在,而不是在良莠不齊的半成品譯稿中,費盡千辛萬苦,只找到一半問題。所以要理解原文,一是語言能力問題,二是要夠勇敢(願意承認我們的無知)。(在此特別向編輯同行呼籲一下,我們的工作應該鼓勵論文翻譯者「勇於承認我不知道」,承認譯者有權利說我不知道,甚至要求譯者一定要把不理解的地方如實說明,這樣我們才有可能找適當的專家解決問題。)

 

推薦網站:論文翻譯|智準翻譯社|專業品質保密服務宗旨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論文翻譯 翻譯社
    全站熱搜

    mars07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