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固定資產之投入龐大,要達到規模經濟的產量相對提高,產業的進入障礙也就相對提升;產業投入高固定成本形成產業的退出障礙。由於 TFT-LCD電視修理產業資本密集的特性,造成廠商所需要負擔的各種成本很龐大,產品若具競爭力,規模經濟成為發展之必要條件。TFT-LCD 產品本身若無法差異化,產品規格標準化情形下,規模經濟也是廠商存活的唯一選擇。(二) 技術密集,智慧財產權形成法律進入障礙TFT-LCD 與 IC 之製程極為類似,技術層次高而複雜,從上游設備、各種材料與零件特性、面板製程到模組組裝技術,仍在持續開放改進中,且每一畫素是單獨驅動,欲達到最高良率是很大的挑戰。加上台灣廠商在此產業中屬於後進廠商,韓國與日本在此產業中已申請許多原理、設計與製程的專利,因此由技術密集所衍生的智慧財產權的問題也是台灣廠商需要克服的困難點之一。(三) 價格受市場供需及景氣循環影響TFT-LCD 的價格明顯受到市場的供需所影響,由於 TFT-LCD 的生產廠商無法預見實際的市場需求,因此只能夠依據經驗法則進行生產決策。需求的波動深受景氣循環與價格的影響,供給面則是受到廠商生產線良率的提升與否變動。當良率提升產量增加但需求卻不如預期時,價格就會產生波動,市場便會處於一個不穩定的均衡解,不斷的在供過於求與供不應求的循環中。23近來,在大尺寸應用中,由於 PDP 技術的影響,近期 LCD TV 更是以低價策略搶攻市場佔有率,價格明顯受到市場需求的牽制。


 

具成熟的高科技產業基礎所有國家的高科技產業發展都不是一蹴可及的,除了人民的素質以外,產業的基礎都是由較簡單的勞力密集產品發展,然後隨著技術與量產經驗的累積而逐步發展至高科技的產品。台灣的高科技產業發展即為如此,從早期簡單的電子零件裝配廠開始發展至成為全球的半導體量產重鎮,然後再隨著全球產業發展的脈動進入目前光電相關產業。這些產業一路發展,使台灣累積了十多年的高科技量產經驗與基礎。而液晶面板產品必須要有半導體與薄膜、真空製程等技術以及驅動電路設計的能力,如此的量產製程技術不適合歐美國家發展,並且也不是東南亞國家的技術所能達成的。相較於日本與韓國研發 10 年以上才達到今日的產品水準與量產技術能力而言,國內廠商的能力仍是不可忽視的,此點對台灣液晶面板與電視維修產業而言在產品競爭能力上是非常有利的。加上近來台南液晶電視專區40的成立,對於液晶電視價值鏈中成員與周邊廠商具有凝聚效果,對未來台灣該產業發展具有正面影響。(4) 勞動報酬競爭力較日為佳就薪資與土地成本結構,台灣企業所承擔的成本遠低於日本,而與韓國相差不多,而也使日本等企業願意來台尋找合作策略夥伴或是代工廠商的原因之一。(5) 與中國合作及行銷中國市場之優勢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台灣的企業也已赴中國設廠多年,而且大陸的內需市場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市場。目前中國的高科技產業例如半導體與光電產業都還處於在開始的階段,因此在人才的經驗與數量上都還無法獨立發展液晶面板與電視產業。因此國內液晶面板與電視廠商正可利用此一時機,引導並配合中國企業做策略合作夥伴以發展液晶面板與電視所需的上游材料與設備,以及利用當地的廉價的勞工,如此不但可以降低生產成本並且將可減少未來競爭對手的產生。

 


 

意想不到的是,4K電視比預想中的還要火熱,随着4K電視價格的步步下探,39英寸就已經有4K超高清電視版本,1080p電視在這一年正式與“高端”二字絕缘,2014年新推出的OLED電視也已經採用4K解析率設計。三星推出曲面UHD——HU9800電視系列,液晶電視也可以曲面顯示令不少消費者感到驚愕,事實上2013年8月份,索尼已經在杭州全球首發S990A曲面液晶電視,只不過解析率並未實現4K。在三星的引領下,各大品牌都有推出曲面液晶電視產品,不過態度比較謹慎,曲面電視的未來目前也難以下定論。 2015年:量子屏QLED延長液晶電視壽命儘管三星擱淺了OLED電視計劃,但LG則一直推行OLED戰略,對於其它電視品牌還好,對於三星而言,一旦LG OLED TV戰略推行成功,市場引領者的角色就難免尴尬。為此,三星將會在2015年推出量子屏QLED電視產品,簡單來說,QLED量子屏功耗僅為WLED背光的一半左右,畫質表現更為出色,如此一來,OLED與液晶產品之間的成本差距將會越來越大,這似乎再給LG出難題。所幸的是,LG一直奉行兩手抓兩手硬的策略,液晶電視絲毫不放鬆,憑藉IPS無與倫比的市場號召力,LG液晶電視在市場中的表現極為強勢。與此同時,LG也在竭力推行OLED TV戰略,一心想要成為OLED電視的引領者,這種“即把當下的錢掙到了,又把未來的路鋪平了”的策略無疑是正確的。 寫在最后:陰極射像管受限於體積問題,很難實現大尺寸,因而被市場淘汰。等離子電視技術更先進,但不够開放,專利技術多數掌握在松下手中,迫使電視維修廠商只能把中心放在液晶電視身上,加上液晶電視没有燒屏風險,並且在解析率上占據優勢,很輕鬆就赢得了與等離子電視之間的戰爭。液晶電視上市至今,大約有10年左右的時間,在確立市場領先地位之後,主要經歷了WLED背光升級、互聯網電視、智慧電視、4K電視、曲面電視等發展軌迹,2015年不可避免的要往量子屏QLED方向發展(很快我們會為大家深度解析何為量子屏QLED技術,敬请期待),前途一片光明。儘管OLED電視技術更為先進,但從市場的角度來看,液晶電視或許還能統治下一個10年。

 

推薦網站: 電視維修與電視知識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電視維修 電視修理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rs0711 的頭像
    mars0711

    生活相關知識分享

    mars07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