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資產之投入龐大,要達到規模經濟的產量相對提高,產業的進入障礙也就相對提升;產業投入高固定成本形成產業的退出障礙。由於 TFT-LCD電視修理產業資本密集的特性,造成廠商所需要負擔的各種成本很龐大,產品若具競爭力,規模經濟成為發展之必要條件。TFT-LCD 產品本身若無法差異化,產品規格標準化情形下,規模經濟也是廠商存活的唯一選擇。(二) 技術密集,智慧財產權形成法律進入障礙TFT-LCD 與 IC 之製程極為類似,技術層次高而複雜,從上游設備、各種材料與零件特性、面板製程到模組組裝技術,仍在持續開放改進中,且每一畫素是單獨驅動,欲達到最高良率是很大的挑戰。加上台灣廠商在此產業中屬於後進廠商,韓國與日本在此產業中已申請許多原理、設計與製程的專利,因此由技術密集所衍生的智慧財產權的問題也是台灣廠商需要克服的困難點之一。(三) 價格受市場供需及景氣循環影響TFT-LCD 的價格明顯受到市場的供需所影響,由於 TFT-LCD 的生產廠商無法預見實際的市場需求,因此只能夠依據經驗法則進行生產決策。需求的波動深受景氣循環與價格的影響,供給面則是受到廠商生產線良率的提升與否變動。當良率提升產量增加但需求卻不如預期時,價格就會產生波動,市場便會處於一個不穩定的均衡解,不斷的在供過於求與供不應求的循環中。23近來,在大尺寸應用中,由於 PDP 技術的影響,近期 LCD TV 更是以低價策略搶攻市場佔有率,價格明顯受到市場需求的牽制。
但面對未來環境的發展與市場變遷及競爭者的挑戰,仍然有許多課題需克服。綜觀液晶面板產業所面臨的環境變遷因素,包括以下幾項:(一) 替代產品趨緩雖然液晶面板產業的產值逐年提升,液晶電視也被視為市場的主流,但 PDPTV 和 OLED TV 因為耗能壽命與成本問題,所以未來市場驅動因素仍依賴 LCDTV 以及各類型新興消費性電子的應用。(二) 投資甚鉅,市場不確定性增加液晶產品的投資金額,動輒 30 至 40 億美元,雖然造成潛在廠商進入的障礙墊高,但也使得投入廠商的退出成本也相對提高,尤其切割尺寸持續成長,但大尺寸的新興應用並不明確,市場風險亦相對增加。(三) 成本成為不可承受之重,關稅議題動見觀瞻。在各國政府有意培植當地電視產業情況下,進口液晶電視維修產品多被視為消費性電子產品而課以高額關稅,或規範液晶電視產品必須要有相當比例的內製零組件。而這將牽動液晶電視廠商的成本組裝及模組運籌,及全球供應鏈的布局。(四) 市場區隔二極化液晶電視也有相同的二極變化,針對特定市場,如價格高度敏感(超低價位) 、畫面品質堪用(類比訊號) 、大型量販通路(以量取勝)的市場區隔為主要對象,價格屢創新低,但強調高畫質及高性能的液晶電視市場需求亦不斷成長。第二節 產業趨勢變化與分析回顧電視發展的歷史,黑白映像管電視於 1941 年問世,1953 年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 FCC(Federal Communication Council)正式將彩色電視納為製播傳輸的標準(陳勝強,2005)。
LED數碼顯示中每一個圖元單元就是一個發光二極體,如果是單色,一般是紅色發光二極體。如果是彩色,一般是三個三原色小二極體組成的一個大二極體。這些二極體組成的矩陣由數碼控制即時顯示文字或者圖像,造價相對低廉,組成的顯像面積大。一般車站、廣場等公共場合的字幕牌,露天大電視牆都是 LED 數碼的。而 LCD 液晶的圖元單元是整合在同一塊液晶板當中分隔出來的小方格。通過數碼控制這些極小的方格進行顯像,表現效果更細膩。LED 優點:色彩好、壽命長、環保就背光源應用而言,色彩好、壽命長、環保是 LED 優點所在。眾所周知,液晶電視維修本身不會發光,它依靠背光源將光線穿過顯示面板,展現圖形圖像。因此,背光源的技術直接影響到液晶電視的畫質。 傳統的液晶顯示器通常採用CCFL背光源,即冷陰極螢光燈。CCFL具有很多非常好的特性,包括極佳的白光源,低成本、高效率、穩定性好、操作方便等。目前已廣泛用於筆記本電腦、臺式機和電視機。由於成本低廉、技術成熟等原因,CCFL 仍將是 LCD 背光源的主流光源。 但是 CCFL 被認為不夠環保,含汞;色彩表現不夠,只能達到 NTSC 的 70%~80%。對於大尺寸電視機屏,CCFL 的電壓加高和加長管子的加工也有困難。相比之下,LED 採用發光二極體作為背光光源,可以提供紅、綠、藍、青、橙、琥珀、白等顏色,色域更加寬廣,能夠達到 NTSC 色域的 105%,這為液晶電視的色彩提升提供了保障。 另外,LED 壽命非常長,使用壽命可達 10 萬小時,如果按每天開機 5 小時計算,一台採用 LED 背光光源的液晶電視可以使用將近 55 年。此外,它還不含汞,環保性能更好。ED 急需面對的問題:成本、技術、透光效率。 儘管 LED 具有顯而易見的優勢,但真正要能取代或相當部分取代傳統液晶的 CCFL 發光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主要有成本、技術成熟度和透光效率等三方面的原因。
推薦網站: 電視維修與電視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