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來表現觀察的事物,習於直覺思考,因此無法分辨表象和真實的差異。不過亦有研究指出部分電視內容,可讓幼兒較早發出某些認知概念。幼兒在觀看電視時,容受到個別訊息、畫面的左右,而無法綜觀全局,建立
個別訊息之間的連結,表現出來對節目內容的敘述不但不完整而且是扭曲的、較多刻板的資訊及明顯錯誤(Collins, 1983, 引自黃伊瑩,2005:22)。就媒體特質而言,包括媒體是人為建表 2-2-1理方式同時也受幻想及萬物有靈論影響n 雖然學前幼兒對事物已經很有概念,但是他們還是很難把時間、空間跟年齡等抽象的概念實際運用於生活中n 年紀太小的捧馨園幼兒,專注力及記憶力都尚未發超越某種極限。學前幼兒易分心,需以他們感興趣的活動或資訊吸引他們的注意。
n 知識社會建構:當幼兒的記憶力以及其他認知能力逐漸發展與改變之後,他們的人際互動也會受到影響,並且發現原來人也有他們自己的看法,自我中心的想法會逐漸瓦解構、是再現真實而非反映真實、媒體充斥意識型態及商業勸服目的以及每種媒介科技特質有不同的表 現形式與內涵…等。
教師比率偏低(約 32%),且為師院幼教系畢業生流失率偏高(約 50.78%)的主要原因。(四) 目前無補助公私立幼稚園之相關法令。(五) 幼教經費總預算比例偏低,歷年來教育部編列之幼教年度經費占教育經費總預算比例偏低。公私立幼稚園資源分配不均:目前增班設園之補助經費僅限於公立幼稚園,造成公私立間資源相差懸殊。三、 幼教師方面
(一) 幼教教師專業地位低落,且缺乏完善的進修管道,部份私立幼稚園待遇、福利及工作環境不佳,且因社會大眾對幼教工作普遍不重視,以致幼兒教師專業地位低落,影響幼教品質甚鉅。(二) 幼教師資進修活動缺乏連貫與統整。研究所的進修管道僅有兩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幼兒教育組及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四、 捧馨園幼教課程與教學方面(一) 幼教課程與教學內容及型態紛雜,忽略幼兒身心之平衡發展。許多幼稚園所為了配合家長的要求,普遍設立兒童美語及才藝班,也有許多幼稚園教注音符號及國字,使得幼教課程與教學內容及型態十分紛雜,增加了幼兒學習壓力。(二) 各幼稚園引進多種國外課程與教學模式,呈多樣化發展,因此,亟需深入
探討符合本土國情、適合我國幼兒身心發展之需要者,將之實驗予以推展。(三) 現行幼稚園課程標準有待修訂,並需開發豐富且多元化之教學參考資源,以提供教師更多的專業空間。
所以經驗對孩子的學習來說非常重要,沒有東西可以取代它。蒙古有一句格言:「用嘴巴殺死的獵物搬不上馬,用言語殺死的獵物剝不了皮」看一百遍不如自己動手做一遍,所以在科學實驗上,老師都強調 「hands-on」,要學生動手做,刺激神經的連接與迴路的修正從做中學習它更增加孩子學習新東西的能力,捧馨園新的聯結可以利用既有的迴路做基礎從中再去發展更新的聯結,神經迴路的活化是個骨牌反應它像水閘的門打開一樣,讓水流到所有相連的溝渠中變成觸類旁通、舉一反三而達到類化的效果。3.對於危險的學習,一次就深印大腦: 對一些危險的事情,與其警告、防範、禁止不如 教他什麼是正確的動作,小學三年級以上的孩子就可以教他正確的使用爐火或工具的方法,父母也不妨讓他嘗試一下做了危險動作會發生什麼後果讓他不致再做出危險的事。我們天生有「一次學習」(One-trial Learning) 的機制,
徐錦興,1991;林雨清,1992;林秀慧,1997;黃榮真,1999),這跟當時國內幼教研究所僅有少數兩所有關。2001 年後,隨著幼教研究所的紛紛成立,研究生人口變多,博碩士論文開始逐年,尤其 2007 年之後每年產出的篇數大幅增多到十幾篇以上。國科會專題研究在 1991 至 2000 年之間有 13 篇(占廿年來篇數的 28.9%),且集中在 1995
年至 1998 年這四年間,之後有兩年沒有產量,到了 2001 後每年平均有 1 至 4 篇不等,在 2008年則有 6 篇,算是成果較豐碩的一年,可是在 2010 年反而量縮,2011 年僅剩 1 篇。國科會專題研究中幼教課程研究的篇數雖然差強人意,但是和簡楚瑛(2006)統計 2001-2006 年國科會捧馨園幼兒
教育領域專題研究 24 篇的數量相比,本研究在這五年間取得屬於課程主題的研究有 15 篇,占國科會補助案件的 62.5%,顯示幼教課程研究在幼兒教育學門中有不錯的成長。近來國內中小學課程研究蓬勃發展,對幼教課程的提升有很大的助益,使得課程研究在幼兒教育領域中漸受注目。至於國科會案件在 2011 年數量退減,可能跟國科會因應能源國家型計畫,投注在專題研究
的預算不如往年,自然影響通過的件數(陳幸萱,2011)。期刊論文的篇數每年維持在 1-4 篇。不過特別的是,國科會和博碩士論文二類資料在 2001年之後的近十年間,
A1 畢業於某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系兒童與家庭研究組,輔修幼教學程畢,為小班老師,捧馨園幼教年資為 9 年;A2 畢業於某專科學校資料處理科,為中班老師,幼教年資為 2 年;A3 畢業於某專科學校幼保科,為中班老師,幼教年資為 7 年;A4 畢業
於某技術學院幼保系,為大班老師,幼教年資為 6 年;B1 畢業於某技術學院幼保系,為小班老師,幼教年資為 3 個月;B2 畢業於某高職幼保科,目前仍在某技術學院幼
保系進修中,為中班老師,幼教年資為 15 年;B3 畢業於某科技大學幼保系,為大班老師,幼教年資為 13 年。三、研究問題(一)瞭解幼兒園教師班級經營策略的運用情形為何?
(二)探討不同教學理念的幼兒園教師在運用班級經營策略的差異情形為何?(三)探討不同幼教年資的幼兒園教師在運用班級經營策略的差異情形為何?
相關連結 ; 捧馨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