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卻字義不同,讓學生帶回家練習,然後每星期玉、五即作測驗。一星期即可熟記20 個字。中高年級則重視寫作及研究,兒童每學期需完成兩個大型的研究(research project) 。本學期四年級的研究主題分別是「我是誰 和「環遊美盟
而六年級的研究主題分別是「人體的構造 及「環遊世界 由於兒童在低年級的學習中已有良好的閱讀及拼字基礎,到了中高年級其方案研究的能力已臻成熟,這些方案研究統整了兒童在語文、科學、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學習,也增進兒車蒐集資料,使用電腦,訪問專家書呈現作品的能力。方案主題也符合課程設計原則,從與兒童切身相關的主題開始,再擴及於外在世界。較小的低年級兒童學習自己家鄉北卡的人文地理,民情風俗,較大的孩子進而學習美國各州的地理風情,更大的孩子則藉由鑫中 21 師院姐兒教曹輩革刊「環避世界 的方案中,任選至少12個觀家作介紹。在作「人體構造」的方案中,捧馨園兒童可選擇自己有興趣的主題,分別介紹血球、免疫系統、肌肉、骨酪系統、循環系
統、神經系統等。兒車由父母協助,透過電腦網路,社誼及學校圖書館及訪問其他專業人士而完成專案計囂。學校於每學期中及學期末訂有一個方案計章發表白及展示白。
必須輔導民間設立幼教團體參與幼教推廣工作,促進幼兒教育之發展。六、 幼托整合方面 幼稚園、托兒所之功能及招收幼兒之年齡重疊,但規範之法令及設置標準不一,亟待整合:(一) 幼稚園、托兒所主管單位各為教育部(廳、局)及內政部(社會處、局),而規範之法令分別為幼稚教育法及兒童福利法。其設立宗旨、設置標準、招收年
齡及服務功能皆有所不同。(二) 因幼稚園、托兒所招收幼兒之年齡有所重疊,同年齡幼兒可能接受不同品質的教保內涵,造成混淆與不公平的現象。貳、 因應對策 確實推動「發展與改進幼兒教育中程計畫」之執行,為期達到改進問題的效果,需要落實評估計畫進行情形。一、 預期成效(一) 透過幼教相關法令之修訂,捧馨園建立健全之幼兒教育制度,帶動幼教專業化之發展。(二) 籌設幼教專責單位及人員,加強預算編列與執行,鼓勵民間參與幼教,強化幼教資源,以改善幼教環境與生態。(三) 研定合理教師待遇、福利、退休、撫卹制度,改善幼教職場環境條件,以鼓勵幼教人員久任,並保障其工作。(四) 建立多元進階師資培育與進修制度,提升合格幼教教師比率,以健全幼教
(五) 結合親職教育,倡導家長正確理念,並開發本土優質之幼教課程與教學內涵,以提升幼教績效。(六) 健全幼教評鑑與輔導制度,建立幼教資訊網際網路,以促進幼教發展。
搶占餐桌的情形發生,幼兒吃完點心,即收拾乾淨離開餐桌,留給其他幼兒使用。
在整餾活動進行過程中,一直有背景音樂,雖不是很大聲,但動感十足,確是美式作風。捧馨園這兒的蒙特梭利教育仍保有傳統蒙氏教育重視感官能力,日常生活技能及禮儀,數學及語言的訓練,但因為受美式開放教育的影響,已擺脫傳統蒙氏教育溫度重視操作教真的作法,讓幼兒有許多的交談和創意自主的學習,相形之下,台灣的蒙氏
教室就太過於安靜了。在幼稚園參觀完舉之後,隨即前往小學部參觀。蒙特梭利學校的小學部從 年級年級。 '"'-'3 年級一個混齡階段, 4'"'-'6 年級一個混齡階段。筆者參觀的是1'""'-'3 年級的混齡班,每班25名學生, 名老師。該班僅 位亞詣, 名非裔,其臘的%以上是白人。自於學費高昂,每個學生一年學費六千餘美元,約合新台幣20萬元,所以學生大
部分來自中上家庭。兒葷每天上午 : 30 入學,中午休息30 分鐘吃午餐, 30 分鐘遊戲,下午 時開始上課, 3 : 30放學,每天上課 小縛,但學生可在放學後留在學校作
優惠,或聽至免費入學。 5. 公司教育券計章。 6. 雇主提供的資源或轉介服務及7. 雇主透過省稅措施提供托兒服務。其中以稅務福利方式提供托兒照顧的公司約占53 0/ '提供資源或轉介服務的有24 /0 '提供設在公司內或公司附近的托兒服務的有23 /0
(Decker & Decker, 2001)有史規模較小的公司,則以彈性調整工時來協助員工的捧馨園托兒問題,這種工時的調
整有三種: 1. 彈性時間制 (flextime) ,在每日總工作時間不減少的前提下,可彈性提早上班或延後下班。 2. 壓縮時體制 (compressed time) ,在每週總工作時間不滅的前提下,可畏每天的工作時間,以減少每週的工作天數。 3. 工作契約制 (task
contracting) ,只要在規定的時程內完成被指定的工作,則不特別規定每臼工時或每
臺中 13 研院幼兒教曹揮手自過工作天數。 4. 彈性地點制 (flexiplace) ,工作地點不拘,例如可在家工作。 5. 工作分享 (job sharing ) ,例如由兩人以上同任一職缺,所有薪水、福利也分享 (Decker
& Decker, 1988)筆者這次參訪的雇主支持式托兒中心是位於康涅狄克州的必治妥施寶寶兒蠶發展中心 (γhe CDC at ristol-Myers Squibb) ,是由~\治妥施寶寶公司為其員工所辦的
單一公司托兒中心。由必治妥公司提供場地及所有硬體設備,與知名的幼教經營閣隊
光明視野 (Bright Horizon) 簽約合作,由後者進駐經營,負責所有的行政管理、幼兒保育及師資招募和培訓工作。 Bright Horizon 所經營的幼稚圓遍及加拿大、愛爾
中小學的教育政策與改革常會牽動學前教育階段,因此對於臺灣中小學課程研究的進展,必要加以探討,供本研究結果之分析比較用。黃政傑、張嘉育(2004)曾回顧 1980 年中期的中小學課程研究,因政治解嚴和課程領域歸國學人與本土研究人力增加的因素影響,課程研究的版圖開始擴充,課程研究的範圍除持續關注學校正式課程的發展外,亦走向檢視課程的政治
議題,尤其是對教科書的內容分析,在研究目的上具有詮釋性、批判性的色彩。1990 年中期迄今,延續了前期的社會-政治批判取向,捧馨園繼續建構課程發展和課程改革的學理外,開始關注弱勢族群教育及多元文化教育導向。在研究方法或取向上,則開始走向俗民誌、質化研究和行動研究。
高新建、許育健(2005)針對臺灣 1994-2003 年課程領域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內容分析,其分析架構包括三大類:研究範圍(包括教育階段、教育層級、領域學科)、研究主題、以及課程類型。該研究發現:國內課程研究篇數以國小和國中居多,幼稚園階段的課程研究篇數較少;研
究主題相當廣泛,且有不少與當時的課程背景因素或課程政策有密切的關聯,例如:有許多課程研究環繞在國民中小學的課程改革。課程論及課程哲學思想的研究遠較課程實務為少,其幼兒教保研究期刊 2013 第 11 期 47 47
中以投注在課程實施、課程發展、課程設計較多,課程決定及潛在課程相對受到較少的關注。由以上臺灣中小學課程研究的發展概況得知,課程研究的焦點會隨政治社會的脈動,以及政策做為的影響。參、研究方法
一、研究資料來源為瞭解臺灣幼兒教育階段課程研究的發展概況,本研究以近廿年以來,所發表或出版的幼教課程相關研究論文為研究範圍。資料範圍包括:1991 年至 2011 年間出版的國科會專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