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背架如覺得身體不適請洽醫護人員。 護理部骨科病房護理長 吳佳燕 241 30卷8期 3 近年來因為社會大眾生活型態的改 變,脊椎矯正器長時間的坐姿或站姿不良及缺乏規 律運動而導致下背痛者日益趨多,嚴重 甚至造成椎間盤脫位或脊椎退化等脊椎 疾病,需藉助手術來治療,而穿著背架 是保守治療的第一選擇,也是手術後保 護脊椎的重要處置,正確穿著背架不僅 可以固定及維持脊椎的穩定度,對於維 持脊椎正確姿勢有很大的幫助。接下來 就讓我們介紹背架穿著的正確撇步: 一、穿著背架目的是藉由背架結構支撐 並保護脊椎。 二、適用於脊椎滑脫、脊椎外傷性骨折 、椎間盤脫位、脊椎狹窄、退化性 脊椎炎等手術後患者或下背痛患者。 三、常見背架分為兩種分別為軟式背架 及泰勒式背架(如圖一),需依醫 師建議選擇合適個人的背架。 四、穿著背架的注意事項: 勿彎腰,需以蹲姿代替彎腰,且勿 提二公斤以上之重物。
右側 □肘上手掌義肢(自體驅動式)一左側 □肘上手掌義肢(自體驅動式)一右側 □肘下手鉤義肢(自體驅動式)一左側 □肘下手鉤義肢(自體驅動式)一右側 □肘下手掌義肢(自體驅動式)一左側 □肘下手掌義肢(自體驅動式)一右側 13-2.下肢義肢(具肢障身障證明) □膝上義肢一左側 □膝上義肢一右側 □膝離斷義肢一左側 □膝離斷義肢一右側 □醫療護腕推薦膝下義肢一左側 □膝下義肢一右側 □PF部分足義肢一左側 □PF部分足義肢一右側 □SM珊姆式義肢一左側 □SM珊姆式義肢一右側 □毛套(下肢截肢患者使用配件) 14.特製背架* □騎士(塑膠)背架* □騎士泰勒(塑膠)背架* □CASH 背架* □波士頓背架* □膠夾克* 15.其它輔具: (非規定之品項不予受理) □ 編號 6-15 為量身訂製型輔具,如無法確認確切之品項, 請勾選「編號」即可;或先電洽臺北榮總身障重建中心 (TEL:2875-7385)或合約單位(依公告)確認品項後勾選。 *項目:經臺北榮民總醫院身障重建中心或合約單位專 業量製。 醫師(職名章): 醫企部(室)或臺北榮總身障 重建中心單位主管行政審核 確認(職名章) 頸圈(MIAMI)測量示意圖 頸周長: 吋 肩高點至下巴: 吋 □騎士泰勒背架(Knight-Taylor Brace)
□鋁合金高背特製輪椅 後輪尺寸:□14 吋 □20 吋 ● ● ● □其他(請詳述): 註: 上述特製輪椅座深都為 16 吋、後輪型式都為實心胎。 ●為有此功能、x 為無此功能、空白為可選配。 7.特製輪椅配件規格: 扶手形式 □固定式 □後掀式 □全拆式 扶手樣式 □全長式 □近桌式扶手 輪圈型式 □一般型 □波浪型 □加裝凸把(蓮花輪)醫療護膝推薦 附加桌板 □有 □無 評估單位: 評估人員: 職稱: 評估日期: 座寬 註:本表由復健科醫師、骨科醫師、神經科醫師、身障醫療 相關科別醫師、醫療護膝推薦物理治療、職能治療專業醫事人員填具。 評估單位用印 附錄五 一般輔具量測表(參考範例) 基本資料: 量測日期: 年 月 日 1.姓名: 2.性別:□男 □女 3.身分證字號: 4.生日: 年 月 日 5.診斷: 6.寄送地址: 輔具配置: 輔 具 種 類 量 測 參 考 值 四柱式頸支架 □S 號 □M 號 □L 號 □XL 號 量測頸圍 S 號:頸圍 26~30 公分。 M 號:頸圍 28~36 公分。 L 號:頸圍 34~44 公分。
運動時要自然呼吸切勿憋 氣。若是剛受傷的急性期,應多休息暫時勿運動。 1. 收下巴運動:醫療護膝推薦可放鬆頸部關節及減少神經壓力。 站直或坐直,先將頭維持在正中姿勢,往後收下 巴,讓後頸有緊繃感維持 10 秒後放鬆,一次做 10 下。 2. 牽拉運動:可伸展僵硬的頸部肌肉以舒緩肌肉並減少頸神經壓力。 此動作為漸進、緩和的伸展運動,每下停留 10 秒,同一方向做 3~5 下,伸展的程度以感到肌肉緊 繃或有輕微痠痛即可。牽拉方向為左右側邊 ( 圖一 ) 及左右斜前側 ( 圖二 )等。 圖一 圖二 認識脊柱側彎---物理治療篇 台北榮民總醫院 復健醫學部 物理治療師 陳薇如 Ø 如何發現醫療護膝推薦脊柱側彎? l 高低肩 l 骨盆兩側不等高、甚至往一側突出 l 大小胸 l 身體往前彎腰時發現背部有一側隆起 (圖片來自 Advocate Medical Group) Ø 脊椎側彎之成因 1. 先天性脊柱結構異常(骨骼結構異常如半椎體、肋骨缺
頸圈是一種簡單型的頸椎固定裝置,頸椎壓迫頸圈用來防止頸椎受傷或不穩所引起的更嚴重的神經組織損傷。頸圈適用於下列狀況:外傷,如運動傷害,車禍,跌倒,使得頸椎過度屈曲或伸展造成頸椎骨折。其次是頸椎病變,例如退行性關節炎,頸椎腫瘤等。另外在頸椎手術後,也有適用的必要性。 使用頸圈時應該注意下列事項: 1. 睡眠時要不要戴,應視病情決定,原則上嚴重頸椎不穩的患者要戴,以免姿勢改變造成神經組織的損傷。 2. 頸圈需確切合身,不可過緊,醫療頸圈當戴上頸圈時維持兩個手指可伸入為正確,壓力過大時(超過 20 - 30 mmHg 時),會造成缺血性疼痛。 3. 去除頸圈的過程應採取循序漸進式的,前兩週在駕駛,跑步,疲倦,神經緊張及劇烈運動時最好戴著頸圈,以免發生意外。 4. 一般式頸圈:頸圈外需加護套,髒時可換洗後再用二片式頸圈(如 NECK LOG):進食時,若困難進食則前片可取下或加以調整,但需注意頭頸姿勢的維持,以防姿勢改變造成組織的損傷。 5. 長期使用頸圈後,可在平躺休息時取下按摩,清潔頸部皮膚,保持乾爽,壓迫疼痛的部位可以小棉墊緩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