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保護器:手腕保護器通常用於工業、建築等場合,目的是保護手腕不受外界刺激和磨損。手腕保護器通常由耐用的材料製成,如塑料、金屬或皮革。 手套:手套不僅可以保護手掌和手指,也可以對手腕起到保護作用。手套可以減少手腕受到撞擊或摩擦的風險, 同時可以提供額外的支撐和穩定,減少醫療護腕受力的程度。 以上是幾種常見的手腕護具,選擇手腕護具時,需要根據自己的需求和活動類型來選擇合適的產品。 另外,正確佩戴和使用手腕護具也非常重要,否則可能會影響護具的效果,甚至導致進一步的傷害。 如果手腕受傷,需要根據傷害的程度來採取不同的處理方法。輕微的手腕扭傷或拉傷可以通過休息、冰敷和輕輕按摩來緩解疼痛和腫脹。 嚴重的手腕受傷可能需要手術或其他治療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手腕受傷和對應的處理方法:
用熱毛巾敷10~20分鐘,就可讓頸部肌肉快速獲得放鬆。 ●運動前一定要先做脖子的暖身,尤其游泳、跳舞、羽球、高爾夫等。跳舞若有甩頭的動作,先做完六個方向的伸展後,再輕輕做360度旋轉暖身。搭雲霄飛車時,頭部也要緊貼倚靠椅背,以免頸部甩傷。 ●急性落枕或頸部被東西擊到時,最好立刻冰敷10~15分鐘,再用溫水熱敷。無法熱敷交替時,也可持續冰敷。可隨手找塑膠袋或向街上店家要些冰塊與冷水,讓冰袋可隨著頸部形狀伏貼。 5式醫療頸圈護頸操讓足球選手也羨慕你把握休息時間,做做護頸操,鍛鍊肌肉的肌群也有助於放鬆僵硬的肌肉,使頸部恢復柔軟度,讓全身的經絡痛暢,從此疼痛不上身。 1利用打電腦或看電視的時間,用米袋*放在頭頂上。背脊挺直收下顎,雙眼直視前方,持續20分鐘左右,可以訓練頸部的控制力與肌力。但不適時就應去看醫生。 *米袋重量(kg)=體重(kg)×0.032開車時,將頭部緊貼椅背頭靠,用脖子的力量向後方頂,可訓練脖子後方的肌肉。
(二)依手術部位檢視鬍鬚與頸部皮膚,如毛髮太長應剃薙。 (三)學習深呼吸、咳嗽、圓滾木翻身、側身上下床。 (四)依醫囑決定手術後配戴頸圈(需自費)。 三、手術後注意事項: (一)需配戴頸圈者,配戴期限由主治醫師決定,手術後一般約戴 3 個月。 (二)採前位手術者,手術後採漸進式飲食,先吃冷流飲食,再換軟質飲食、 醫療護腕推薦接著回復正常飲食。 (三)一般傷口會貼美容膠(自費),不用拆線,保持乾燥即可。 (四)傷口引流管留置期間,注意翻身時避免拉扯引流管。 (五)手術後避免頸部過度伸展或搖頭,改變姿勢時需採取頭頸部維持一直 線, 圓滾木翻身方式轉動軀體。
。1996 年創立台灣徒手治療研習協會,開啟台灣 研習徒手治療風潮。2003 年創立國安物理治療所專攻脊椎側彎與肌肉骨骼疾病 與脊椎側彎矯正的自費市場。 2008 年榮任台中榮民總醫院復健科技術主任。 2009 年發明專利氣囊式夜間脊椎矯正背架並創立脊椎側彎矯正中心,使脊椎側 彎患者同時進行背架矯正與運動矯正,脊椎矯正器提升治療效果,至今脊椎側彎個案累積超 過千例。2014 年創立台灣脊椎側彎協會,為台灣首先引進英國 SpineCor 脊椎側 彎運動治療方法與 SpineCor 軟式背架治療。2019 年為台灣首先引進 BSPTS(西班 牙脊椎側彎學校)脊椎側彎運動治療方法。 近年來青少年與成人甚至老人之脊椎側彎矯正,在歐美先進國家已經非常 普。在國內也日漸受到重視,是一塊剛興起的自費藍海市場,有興趣的醫師、治 療師、瑜珈老師、運動教練歡迎一起來學習歐美實證醫學的側彎矯
使用頸圈:在使用頸圈進行復健治療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要根據醫師指示正確佩戴頸圈,不要過緊或過松,以避免增加頸椎負擔或限制頸部活動度。 在佩戴頸圈的過程中,需要保持正確的姿勢,避免長時間低頭或伸展頸部,以減少頸椎的壓力。 在頸圈的支撐下,進行頸椎壓迫頸圈的輕度運動和伸展,可以幫助頸椎恢復靈活性,減少僵硬和疼痛感。 監測和調整:在頸圈復健的過程中,需要定期回診進行監測和調整。醫師會根據患者的症狀和復健效果進行調整, 調整頸圈的佩戴時間和力度,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