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以中翻英來說大致上有幾個不可或缺的技巧,但是首先中翻英譯者必須對於兩方世界的文化、風俗、習慣、生活及語言模式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好比說在中文裡的時態表示方式並不需要在動詞上做變化,英文則必須注意;詞語的順序也是要有其慣用的位置,在中文來說慣於放在句子之前的語詞,到了英文文句中時則必須、或慣用於句子後方。因此較常須注意到的中翻英過程中,除了要了解其文化背景及原文要表達的東西之外,潤飾文句時,就時常需要增加或減少一些字詞來使其順暢。當增減文句都仍不通順時甚至需要做改變,來使文句達到明顯的傳達。

現在我們很理所當然的知道,英文的apple就是蘋果,這個中翻英或英翻中的過程,有沒有人想過是怎麼知道的呢?其實就在中國開始與西方國家接觸的時候,交流的過程中就慢慢演化了中翻英,英國派遣馬嘎爾尼訪華,打算去覲見乾隆皇帝的時候,發現找不到懂中文的人。有人告訴英國人梵蒂岡有懂中文的,英國政府就去義大利找翻譯。英國人在義大利發現,天主教在那不勒斯辦了華人書院,專門培養中國神職人員,有一群留學生。英國人帶了四個人來中國:柯宗孝(保羅)、李自標(雅各布)、王英、嚴寬仁(Nyan),四個人都是天主教神父,報名使團的目的是搭免費船回國。 英國人的船到澳門後,其中三個人離開使團,只剩下一人繼續工作。這個中國留學生名字叫雅各布· 李,中文名叫做李自標,是甘肅武威人,在義大利學習如何做天主教神父。根據牛津大學女學者沈艾娣教授(Henrietta Harrison)的研究成果,李自標哥哥做過清朝綠營守備,在四川金川打過仗。李自標因為當神父所以沒後代,沈艾娣找到了疑似李自標哥哥的後代,現在移民新西蘭了。雅各布· 李精通義大利語和拉丁語,但是不懂英語。好在拉丁語是歐洲貴族通用語,馬嘎爾尼也懂拉丁語,就用拉丁語和他講話,再翻譯成中文。
 

英文這個名詞,相信國人都從小聽到大,也幾乎都學過中翻英句型練習,讀研究所時發表論文,可能還要論文翻譯為英語專業的中翻英是門藝術更是一門技術。每個行業的領域各有不同,首先中翻英譯者務必要了解原文所要傳達的意思,以中翻英來說,許多不成熟的翻譯乃被中文的表面意義所誤導。電腦的翻譯之所以容易製造笑話,就是由於它缺乏人腦所能理解的變動因子的功能。因此人工的翻譯,往往才能在譯者讀入原文原意並深入了解後,得以有通盤且正確的翻譯結果,既然中翻英大家從小就接觸過,但有沒有想過"英文"是怎麼來的呢?

 

馬可波羅是義大利威尼斯人,中世紀著名的旅行家。公元1271年隨同父親和叔父前往東方。公元1275年抵達元朝的上都,此後旅居中國十七年,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信任,多次奉命出使外地,遊歷中國許多地方,直接或間接地開闢了中西方中翻英聯繫和接觸的新時代,也給中世紀的歐洲帶來了新世紀的曙光。事實已經證實,馬可波羅遊記給這個世界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其積極的作用是不可抹殺的。馬可波羅是中西文化交流中翻英的重要來源之一,從他所寫的馬可波羅遊記,我們可以了解到當初中西文化上的教留是怎樣進行的。

 

推薦網站:論文翻譯|翻譯社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論文翻譯 翻譯社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rs0711 的頭像
    mars0711

    生活相關知識分享

    mars07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