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2年,清朝諭旨-如有歐洲人在中國境內私自印基督教書籍,其為首者或主犯,立即斬首。當時,只有從商洋人才能在中國居留,所以他只好在東印度公司擔任翻譯官,可是工作與志趣相悖,導致他希望能心無旁騖地從事文字工作。1816年他記錄道:現在我仍在翻譯和編輯【華英字典】,這是一件非常吃力的工作,我幾乎對此失去了勇氣和不想堅持下去。我在這裡孤單一人工作已經十年。現在我仍在壓迫者恐怖的手臂下度日。不僅如此,我的中國通工業被中國官府逮捕。去年,字典的刻版已被抄走,餘下的聖經刻版我也只好自動銷毀。在15年裡,他開始懂得中國人的思想情感,並收容了20、30個孤兒、窮苦兒童,也為貧困人家開過診所。他一生的孤寂不只源於他獨自在中國,也因為祖國的同胞都不了解這份都是為了什麼。15年後,這位不再是青年的青年用一支筆在歷史上記下座座文化大霸:第一本中英大字典(於1823年出版)在14世紀的英國,因為種種偏差,聖經並不公開給平民閱讀,只有貴族和紳士才可以把聖經放在他們家中。因此,他希望每一個中國人都有機會閱讀聖經。當時的聖經中譯工作者只有2、3位,其中包括他和米憐。當時的中國文人鄙視俗話,看重古文,所以很少中國人能閱讀。於是,他採用通俗文字,苦心研究怎麼讓譯文更忠誠、更易明白。在1823年,他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回國時,帶回了中譯本聖經,中英字典及1萬冊中國圖書(由於當時中國禁止售書給外國人,所以都是珍貴的書籍)。第一間華人讀英文與現代科學的英華學院。
早期日爾曼人部落移民到英格蘭,英語就是從他們的語言中變化繼承下來。據《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記載。西元 449 年左右,不列顛群島國王伏提庚邀請“盎格魯的親戚們”來幫助他們對抗皮克特人。作為回報,他賜予盎格魯族東南部的領土。隨後他又進一步尋求支援,撒克遜族、盎格魯族與朱特族人紛紛前來。《編年史》記載,最終這些“移民”建立了七個王國。066 年諾曼征服後三百年內,英格蘭的國王只講法語。因此一大批法語辭彙進入了古英語,古英語本身也失去了大部分曲折變化,進化為中古英語。 1500 翻譯社年左右的母音大推移將中古英語變形為近代英語翻譯社。近代英語在英文翻譯莎士比亞所處的時英文翻譯期開始繁榮,一些學者將之分為早期近代英語與後期近代英語,分界線為 1800 年左右。隨著不列顛對全世界大部分地區的佔領和殖民,英文翻譯當地語言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英語的發展。與英語最接近的無疑是弗裏語,這種語言現在仍然被在荷蘭北部弗裏斯蘭省的大約 50 萬人使用。一些人認為蘇格蘭語是與英語接近的一個獨立語言,而一些人則認為它是英語的一個方言。蘇格蘭語傳統上被認為是一種獨立的語言。除了弗裏西語外最接近英語的就是在荷蘭東部和德國北部的低地翻譯社撒克遜語。其他相關的語言包括荷蘭語、南非荷蘭語和德語。諾曼人於 11 世紀征服英國,帶來大量法語辭彙,極大的豐富了英語。
現今已經是國際化的社會,各國之間交流密集,人們溝通靠的是語言來傳遞訊息,然而各國所使用的語言都不盡相同,所以翻譯語言的人才,更顯得重要與珍貴,但是翻譯是一門藝術與專業,一個優秀的譯者,要在短時間內翻譯出一篇文章,尤其是論文翻譯,論文常常有專業領域的問題,譯者如果沒有該領域的背景或相關經驗,其實是很譯出一篇好的論文翻譯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