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登記完成後,事務所會申請營業登記,表示要有稅籍 (就是未來有營收要繳稅的意思),負責人需親自去指定稅捐機關簽名,之後事務所就能幫你代購發票了,此時需有一套公司統一發票章及負責人小章的便章(可以請事務所代刻),方便未來事務所幫你去領發票時用﹣有人說不用負責人親自去,若你登記的地點實際上沒在那兒上班,還是去吧,免得被來稽查,不懂為何開公司像作賊)我個人曾去簽名過二次,每次去找承辦都有覺得我一定做錯什麼了,我感覺很像是假釋犯去警察局報到承辦人會問類似「這個地址有沒有人上班啊,多大地方啊,做什麼的啊,在第一次時還在最後拋下一句」哦,好吧,我有空去看看「,,,,,說真的那時我是借登記在商務中心,誰上班在那兒啊,聽得嚇得半死(真是白痴)14 另請提供公司英文名稱,事務所會協助做進出口登記 (永遠不進出口的公司,就免了)15 為了將來可將各種公司事務經由網路辦理,可申請工商憑證 (有申請過自然人憑證嗎?就是公司版的憑證),以後在網路上可以直接處理許多公司和政府間的往來16 最後請向勞保局,健保局申請勞健保字號,完成未來為員工投保事宜 (5 人以下的公司可先免辦勞保,但要健保喔)就以上經驗,開個公司,其間若加上「負責人很忙,又時常出國拼經濟「,再加上股東很忙,再加上弄錯重來,再加上不知何時要簽什麼,剛好不在,再加上房東難搞,別說 3 天,3 個月才搞定,大有人在在台灣開公司到底有什麼稀奇,需要這麼嚴謹呢,可否開放一定金額以下公司登記程序,等公司真的長大了,要有制度了再來找麻煩吧
因此,另外一個讓第一次新創公司陷入殭屍狀態的原因,就是沒有針對資金需求和業務成本去規劃跑道。通常在這種情況下的創辦人,會覺得自己好像每天都在跟人家要錢、每天都沒有時間和精力好好專注於業務,感覺每年都是兩難局面。如此惡性循環下去,公司自然好不了。加護病房中的新創讓我們來討論最壞的打算:若天地不靈,公司走到了跑道尾,該怎麼辦呢?許多新手創業家,第一個反應就是「撐下去!一定要撐下去!投資人不懂的!我們要教育市場!這一定可行的!」許多創業家,此時就開始想些稀奇古怪的方法救公司,這些包括接案子、參加比賽、兼職兼差等,來賺外快。千萬不要這麼想。因為每當創辦人開始把自己的時間大塊大塊割出去賺外快,基本上這家公司登記已經名存實亡了。先前提到籌資本身就是一全職工作,試想今天創辦人若忙著參加比賽、到外面去接案子兼差,請問公司還有多少時間去經營業務?創辦人哪裡還有時間去籌資?這種作法其實是慢性自殺。假設這支團隊有做好功課,有好好想清楚商業模式、有調查市場、也有規劃跑道,那若走到現有跑道尾卻沒有投資人再加碼投資,這是創辦人反省的好機會。很多嘴巴硬的創業家說甚麼也不願意放棄,但是說實在,在這階段,創業家能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不要胡思亂想、不要再做無謂的掙扎,先靜下心來思考出路。
先決定公司型態: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閉鎖型、子公司、分公司、辦事處。請決定誰是負責人、資本額多少。註:公司法已無最低資本額之限制,但也不能少到連設立登記的成本都不夠付,這樣主管機關不會准你登記,我都是要求公司登記資本額至少十萬。名稱預查:請提供 1~3 個名稱,會依序送預查。預查函下來會提供給你開籌備戶用。預查函約 1~3 天會收到,收到後會 email 給你,你就可以去銀行開籌備戶。需要:營業項目、負責人姓名(一旦決定不可變動)、身分證字號,聯絡電話跟地址(如果公司尚未承租辦公室,可以先用自己家裡地址跟手機)註:公司名稱可以查一下有沒有人用:http://gcis.nat.gov.tw/pub/cmpy/cmpyInfoListAction.do註:營業項目可以在這查:http://gcis.nat.gov.tw/cod/如果不會查,可以大概描述一下打算做什麼生意,會計師會幫你查好,給你確認。提供股東、董監事身分證影本,各股東的投資金額。會計師會準備相關文件給你簽名。確認公司章程裡面有關盈餘分配的比例(我會附案例供參)。請持預查函、負責人小章及身分證至銀行開籌備戶。開好籌備戶,請逐筆匯入股款,備註股東姓名,一筆對一筆,存摺上會顯示,例如:100,000 黃XX200,000 陳XX註:請留意需匯剛好的數字,不要多也不能少,匯費要股東自己付喔。存好以後請刷摺,提供存摺封面、內頁有銀行章,還有金額頁,總共三頁,拍照或掃描給我。
推薦網站:公司登記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