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好比一支軍隊,在身體裡奮勇對抗著因老化所帶來的疾病。要如何壯大這支保衛我們身體的軍隊,除了日常生活中健康均衡的飲食之外,還有沒有其它更有效率、更有針對性的好方法,來幫助我們鞏固過了40歲後更易流失的健康?40歲後,身體的機能已不如20歲,保衛身體健康的計劃也必需隨年齡的增加有所調整。下列是褐藻醣膠七種關鍵的營養素,幫助我們更好地抵抗40歲後容易出現的癌症、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1.維生素B12:維生素B12對血液與大腦功能的運作,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一旦過了四十歲,就必需更加注意B12的攝取。因為隨著年紀的增長,人體對B12的吸收就更不容易。特別是到了五十歲左右,胃酸分泌減少,導致蛋白質分解減緩,食物中的維生素B12無法釋出以供吸收,因此老年人缺乏率增高。維他命B12主要來源於動物性的食物,如雞肉、魚肉、蛋與乳製品。年過四十者,建議補充維他命B12劑或綜合維他命,維持每日至少2.4mg的攝取。B12屬水溶性維他命,萬一攝取過量也無需過度擔心,它會隨著尿液排出體外。

 

林世航首先提到維生素 B1,根據 2005~2008 年國民營養調查指出,約有 33% 國人潛在性缺乏維生素 B1。維生素 B1 的每人每日建議攝取量為男性 1.2 毫克、女性 0.9 毫克,換算一下,一碗 200 克的白米飯中約含 0.15 毫克的維生素 B1,同樣重量的糙米飯則有 0.74 毫克,因此可以推測,維生素 B1 的缺乏現象或許和我們的飲食習慣有關。另外,葉酸也不遑多讓,同一份調查結果顯示,國人的葉酸攝取量呈現走下波趨勢。至於維生素 E,每人每日建議量為 12 mg α-TE,但目前每人平均一天只吃了 50-80%。林世航說,以上幾種才是現代人普遍較缺乏,建議可以用補充品的形式補足劑量的褐藻糖膠保健食品。「生病是食物的問題,還是你的飲食型態問題? 」林世航認為,食物的攝取還牽涉到劑量和頻率,「一年只吃一包薯條不會有高血脂問題,但你每天吃一包最後得了高血脂,那這是食物還是你的問題?」保健食品只是具有保健功效,但絕對不是萬能丹,配合正確的飲食和運動,才能讓保健食品達到真正的功效;若一定要吃維生素,盡量買「綜合型」(例如綜合維他命)以免劑量過高。當然,真的生病了就應該吃真正的藥,切勿讓原本應該是輔助的保健食品延誤了治療時機,甚至是讓人放棄治療。

 

安全性檢驗、認證:為了確保「營養保健品」的安全性,除了上述談到要使用「好的原料」和「專業製程技術」之外,最後的成品也要經過檢驗,確定不含西藥、重金屬、塑化劑、其他毒素…等,且通過微生物標準,才能吃得安心。若成品有通過國家認證,例如「健康食品」、「SNQ國家品質標章」…等,也能為「營養保健品」加分。2. 有效成份檢驗、清楚標示:為了要確保成品的品質與功效,「有效成分」的檢驗也不能少。值得注意的是,廠商通常會宣稱「OO營養素」含量有多少,但有時候是指「原料」裡面的營養素含量,並不是最後「成品」的含量,所以消費者購買時要張大眼睛仔細看。而優質的廠商也應該要誠實的將成品的營養素含量標示清楚,而不是在行銷上玩文字遊戲誤導消費者。
3. 臨床試驗:由於進行「臨床試驗」需要不少的費用,實際執行上有其困難度,所以大部分廠商都是提供「原料」的「臨床試驗」報告,消費者要看清楚這個「臨床試驗」使用的「原料」劑量是多少?而成品中的這個「原料」含量又是多少?這樣才能知道一天要吃幾顆成品才會達到「褐藻醣膠臨床試驗」的有效劑量。當然,若廠商能清楚標示出成品裡面「原料」的含量更好,就能讓消費者清楚知道自己吃下肚的「營養保健品」是什麼成份。

 

推薦網站:保健食品一些事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褐藻醣膠 褐藻糖膠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rs0711 的頭像
    mars0711

    生活相關知識分享

    mars07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