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別用中文邏輯學英文 中文寫作注重起承轉合,這是我們從小訓練到大的國文作文就看的出來,但是英文表達是非常順序與線性的,就是先講重點,其他細節用補語描述!所以如果你用中文的寫作思維去寫英文文章,出來的成品就會讓人覺得怪怪的!要避免這種錯誤,必須大量閱讀英文文章,習慣英文的寫作方法,再來大量的聽英文,去了解母語人士的表達邏輯,因為不同的語言,在表達上根本就不一樣! 別習慣逐字翻譯 看到一句英文你最常做的事是甚麼?一個字一個字翻成中文!但這絕對是不對的,不同的語言有著不同的邏輯,絕對沒有一個中文字就對應到另一個英文字這種事!這邊最好的例子就是電影或歌曲了,想想看,如果利用論文翻譯,就可以讓外國人理解五月天的「軋車」歌詞或周星馳的「唐伯虎點秋香」的台詞嗎?我想非常不容易!因為很多的文化或中文特有的意思是翻譯社翻不出來的!相反的,許多英文的字句也是無法原汁原味的轉換成中文,所以這邊要推薦大家,看見英文,直接用英文理解,了解句子,別再在腦中一個字一個字翻譯成中文了。

 


 

7.10 翻譯社翻譯時,要不要讓「形能佐意,音能助義」,那當然也是一種選擇。例如,有一首中文詩叫〈刺客〉,全詩有八段,每段都是三長行加兩短行,用以提示「三長兩短」(在隱藏刺客的人生中,有些人的性命真的是「三長兩短」)。6那麽,在英譯那首詩時,是不是也應該保留那「三長兩短」的形,以便幫助暗示人生的無常?又如,在一首講英國查理王子(Prince Charles) 和戴安娜女士(Lady Diana) 訂婚的中文詩裡,把ڊhappyڋ譯成「哈比」而不譯成「快樂」,是不是更能提示「庶民聞訊,自然是笑哈哈而會比一比」的含義?77.11 至於「要怎樣才能讓話語配合情境(situation)」,這在翻譯時,當然也是選擇與安排的問題。例如,在英譯Chekhov 的短篇La Cigale ڪڊThe Grasshopperڋګ時,裡頭有一句話說到:來參加婚禮的賓客很多,包括ڊa violoncellist, whoseinstrument wept, who frankly said that of all women he knew Olga Ivanovnaalone could accompanyڋ。在這句話的文境/上下文(context) 裡,既然有ڊavioloncellistڋڪ大提琴手) 和ڊinstrumentڋڪ樂器) 等字眼表示話語的主題是音樂,那麽ڊaccompanyڋ一字就應該選擇譯成「伴奏」才對,而非「陪伴」(雖然此字兼有該兩義)。8又如,在踩到別人的脚時說ڊIڇm sorryڋ,那可以翻成「對不起」。可是,去弔慰喪家時說ڊIڇm sorryڋ,那就應該翻成「我很難過」才對。7.12 有時,所謂「配合情境」也包括文類的考慮。例如,〈補破網〉是一條台語歌,歌詞一開頭是「看着網,目眶紅」。如果你選擇把它譯成長長的ڊWhen Ilook at the net, my eye-rims are redڋ,這樣還能像台語歌詞一樣(哀傷的) 唱嗎?如果你選擇把它譯成同樣簡短的ڊSeeing the net, eyes are wetڋ,是不是也就能(哀傷的) 唱了呢?同樣的道理,如果你要英譯一副中文的對聯,你當然也必須選擇把字詞譯成「有對照而相串聯」的樣子。

 


 

大致上雙關語的應用首先包含了諧音的雙關,也就是不同意思的字詞在唸法上因為相同或相似而被拿來混合利用。以"goodbuy winter"來說,它有冬季買好物之含意,與唸法相同的"goodbye winter"起了雙重效果,亦即意味著送走冬日。翻譯後也能以一語雙關做為發想,亦即"再會(再見)冬日,再會(再買) 好物"之意。其次是語意上的雙關應用,也就是一字多意。假設要說的是分店或分行使用branch一字,在文句中出現了同時也有開枝散葉(分枝)的好意象。中文例如"來一客"之客字能同時表現出"產品"及"消費者"的突出。箇中巧妙端看翻譯社或譯者如何穿插排列,方能使讀者領會甚至莞爾。

 

推薦網站:論文翻譯|智準翻譯社|專業品質保密服務宗旨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翻譯社 論文翻譯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rs0711 的頭像
    mars0711

    生活相關知識分享

    mars07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