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歐洲歐洲地區一直以來為全球最大的LCD TV市場,2008年總計約有33%的市場占有率,如圖5-2-3所示。而歐盟將於2009年第一季實施能源標準計畫,將限制高耗電量電視的製作與銷售,電漿電視(PDP)將會因此受到波及。歐盟認為,以42吋PDP電視為例,一年將消耗822KW/Hr的電力,但同尺寸的液晶電視只要350KW/Hr,這波能源標準計畫將使液晶電視維修漸漸侵蝕原有的電漿電視市場占有率。2008年歐洲LCD TV尺寸銷售最多的為32吋,仍超過3成的比重,40吋級產品約近2成,未來隨著40吋級面板價格持下滑,預期2012年40吋級LCD TV銷售量將超過32吋級LCD TV。雖然2008年在整體經濟衰疲的影響下,美國與歐洲諸國的消費者信心水準皆已跌落谷底,但東歐一些新興國家市場如俄羅斯、土耳其、捷克、波蘭等,由於液晶電視的市場滲透率不高,未來還是可以維持較高的成長率。■ 北美北美與歐洲地區為液晶電視銷售的主力地帶,兩者加起來超過60%的銷售比重,2008年北美液晶電視的銷售量超過3,000萬台,比起2007年成長了22%。由於受到景氣的影響,北美液晶電視的消費者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焦點不再擺在40吋以上的液晶電視,而較專注在中小尺寸液晶電視,使得液晶電視的成長的主要動力在於中小尺寸的液晶電視,包含32吋以下的機種。第五章 全球大尺寸平面顯示面板應用市場分析在品牌銷售方面,根據北美消費性產品市調公司NPD Group的調查,Samsung仍維持北美電視銷售量排名第一,2008年市占率約為25%,其次為Sony的15%,Toshiba、Panasonic、及LG則緊跟在後,為北美電視銷售的前五名。美國政府本計畫在2009年2月開始進行電視數位化,但日前決議延至2009年6月,除了仍需解決數位電視轉換盒折價券財務問題,另一方面也希望給予消費者更多將類比轉成數位電視的時間。

 


 

第二章 液晶電視維修(LCD TV)產業發展沿革第一節 液晶電視 (LCD TV)業沿革從圖 2 可看出整體平面顯示技術之發展歷程,TFT-LCD 萌芽於 1980 年代,1990 年代中期開始大量應用於筆記型電腦,90 年代末期則與 CRT 技術共存共榮,成為電腦顯示器之兩大應用技術;直到 2001 年末 LCD Monitor 正式替代 CRTMonitor 成為電腦顯示器之技術主流,目前朝向 LCD TV 及新應用領域發展。1990 年代末期之 PDP 約相當於 TFT-LCD 在 1990 年代以前之萌芽期;由於1995 年日本富士通成功將 42 吋 PDP 商品化使得 PDP 得以開始進入建廠量產之階段;2000 年起,PDP 拜日本於 1997~2000 年間建立產能,而開始進入成長期,並與各種投影電視(如過去之 CRT 及 LCD 投影電視及近來之 DLP 投影電視)共存共榮。OLED 與 FED 目前則類似 1990 年以前之 LCD 萌芽期,仍有重要之技術突破,目前仍僅止於利基市場之應用。綜上所述,TFT-LCD 不僅已完成技術萌芽及與 CRT 共存共榮階段,且已正式進入完全替代 CRT Monitor 成為主流技術並且朝向大型 LCD TV 以及新應用領域發展;而 PDP 則是經過技術萌芽階段,目前在產能開始建立並與投影電視共存共榮之過程;OLED 與 FED 則仍處於萌芽階段。因此就平面顯示發展歷程而言,TFT-LCD 與 PDP 將是兩大主要應用技術主流。


 

液晶電視與液晶顯示器這兩者產品外觀雖然類似,但其實還是有所區別,不能完全替代,電視修理可由以下兩點說明之。(一) 面板不同液晶電視面板和液晶顯示器面板雖然同樣是 TFT 液晶面板,但由於這兩者是應用於不同的層面,彼此之間是有區別的,主要表現在液晶分子大小、成像處理與色彩、亮度和對比度、可視角度等方面。構成液晶電視面板的液晶分子比液晶顯示器面板的要大,因為液晶顯示器在使用的時候,人們與顯示器距離不足 1 米,液晶顯示器主要表現出一些很微小的細節,所以構成的液晶分子要小一些,這樣的面板造價也更昂貴,而液晶電視面板主要是表現整個畫面,對很細小的地方要求不高,使用大分子的液晶還可以降低成本。液晶電視面板在成像方面優化比較大,液晶電視主要表現整個圖像,所以要獲得好的成像效果,在成像處理上比液晶顯示器面板強。另外液晶電視的內部採用了功能強大、容量更大的數字處理電路,真實還原了圖像的本來面貌和色彩。液晶顯示器面板亮度一般是 300 流明左右,而液晶電視面板都是 500 流明左右,其次對比度也不一樣,現在主流的液晶電視可達到 10000:1 以上或是更高的對比,而液晶顯示器則只有 700:1 或 800: 1。


 

當然,我不會到深水埗買TCL、康佳啦!事實上市面上日韓的液晶電視選擇不多,來來去去也是那幾家,韓國品牌不考慮的話,就只剩下Sony、Sharp、Panasonic,東芝和日立恕我沒有做功課,好像在液晶電視方面不算多出品,而以上三個牌子中用過兩家,Sharp總公司好像被收購了,也不見得宣傳很積極,Sony試過了,何不給Panasonic一個機會呢?結果我選擇了Panasonic的TH-49DX650H,這次我一點功課也沒做,網上看了型號相片,走入專門店就買了,因為液晶電視基本上都差不多,我看中的是它的五年電視修理保養,當然,我不希望未來五年用得著,只可以說,現今電子產品壽命不會太長,有些人每半年換一次手機,一兩年就換Notebook,我其實只想還原基本步,延長產品的壽

 


 

LCD TV 產業的價值鏈結構20就各廠商在產業價值鏈的經營狀況,依市場研究機構 Witsview 在 2005 年 5月針對 32 吋 LCD TV 市場報價的成本分析,見圖 7 所示,相對於品牌為液晶電視修理報價帶來將近三成的貢獻,LCD 面板模組僅佔液晶電視報價的 25%,至於同樣與品牌位於產業價值鏈下游的零售、行銷與通路,另外佔去報價的三成。因此,在液晶電視的競爭上若缺乏品牌的經營,整體將立刻喪失接近約報價之六成的利潤,整體而言,韓國廠商與日本廠商在企業結構的表現方面,還是比台灣廠商具優勢,而在台灣廠商品牌知名度的排序,友達最優、瀚宇彩晶與華映次之、奇美再次之、廣輝由於完全無品牌經營故最不具優勢。圖 7 液晶電視產業價值鏈利潤分析資料來源:Witsview(2005/ 5)第四章 液晶電視 (LCD TV)產業特性分析第一節 產業特性分析TFT-LCD 產業屬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產品生命週期短、生產線技術更替速度快、專利數多、國際化分工現象普遍,且價格處於波動不定之非穩定平衡狀態;根據 ITIS 平面顯示器產業報告書,針對大尺寸 TFT-LCD 產業特性可歸納如下五點:(一) 資本密集,廠商進入障礙與退出障礙高一個大型 TFT-LCD 廠商,建廠資金從技術研發至量產階段均需投資至少百億元以上。


 

推薦網站: 電視維修與電視知識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電視修理 電視維修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rs0711 的頭像
    mars0711

    生活相關知識分享

    mars07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