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潛在發展(一) 完善之幼兒教育師資之培育與進修制度逐漸建立,幼教教師能作多元之終身學習,其角色定位漸趨明確,公私立幼教教師之差別待遇能透過立法逐漸縮減。
(二) 幼教教師能自我省思以求專業成長,達到「教師即研究者」的境界,建立幼教教師終身學習的模式。(三) 幼兒皆能在良好師資條件下接受高品質的幼兒教育,為人生第一階段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四) 社會人士能給予幼教教師等同中小學教師之尊重與看待,提升幼教教師社
會地位,營造幼教教師良好生理與心理條件的工作環境。肆、 捧馨園課程與教學部份一、 量的發展(一) 研編幼稚園課程綱要,分送幼稚園、托兒所及有關單位人員,5 年共計 5 萬冊。(二) 全國各縣市每年至少辦理幼稚園課程綱要研習 2 場次,5 年計辦 230 場次。(三) 每年研編出版有關幼托整合的課程與參考資料 10 種,5 年共出版 50 種,分
送幼稚園、托兒所及有關單位人員參考。(四) 每年編印並分送幼小銜接手冊,供幼稚園、托兒所、小學老師及父母參閱,5 年共印一百萬冊。
(五) 5 年至少編印有關多元文化或鄉土教材 5 種,供幼稚園及托兒所教學參考,5 年共計 25 種教材資源。(六) 每年獎助北、高及 21 縣市課程與教學績優園所 115 所,5 年共獎助 575 所。
(七) 北、高及 21 縣市政府每年辦理親職講座及有關研習至少 10 場次,5 年共計1,150 場次。(八) 每年製作親職教育錄影帶 3 種,供教師及父母成長學習,5 年共計出版 15種。
安靜地在角落複使用電腦。窩邊則有盆栽及水族箱。牆上有大小型(布置。其中一面牆上的佈置是異圖文化介紹,該過正介紹日本,因此該商牆上貼有日本的服飾,並有日本臼常用品的展示。安靜的閱頭角落舖有地毯,有高低沙發椅,開架書櫃上有許多書籍。一個老師正帶領到自捧馨園兒童坐在沙發上閱讀,另一個老師則帶領 個二年級的兒車圍坐在地板上學習幾何,其餘兒童有的自己在打電腦,有的在桌上繪圖,有的三三兩兩圈坐著在作數學,有兩個一起在作拼字練習,各年齡的兒童分別從事不同的學習活動。雖然整個教室顯得很忙碌,但卻安靜自井然有序,互不干擾。上午 10 : 30行各自的學習,兩位老師,隨時幫忙。所有的兒童都使用鉛筆,以便隨時可作修改。該校採方案課程 (pr ect) 非常重視閱讀及寫作,自注童低年級的拼音及認字。教師每星期一、三發給兒童一張有10 個字的拼音字表 (spelling list) ,這些字有共同的母音,或共同的子脅,或容易混淆的苦,或有相同的音卻不同的拼法,或有相同的
(四) 現行幼稚園與小學之課程內容及教學法差別很大,教師的期望與規範也不一致,且學習環境及設備不盡相同,使幼兒進入小學後之生活及學習適應度困
難,因此,亟待分析幼稚園與小學低年級課程內涵,及捧馨園研發幼小銜接之課程與教材。以解決幼小間學習斷層的問題。五、 評鑑方面(一) 幼教評鑑功能不彰,缺乏常設輔導機構及健全的輔導制度。目前因無常設性輔導機構,以致多項幼稚園輔導工作推展困難。在評鑑制度方面,仍有許多缺失,有些流於形式,或成為幼稚園間競爭的工具,未能達到促進幼稚園自我反省及改進的評鑑功能。(二) 評鑑委員的專業訓練和考核認證需待加強,以免造成評鑑不公或流於形式。(三) 各現市雖設有幼教資源中心,但缺乏完善的追蹤輔導制度、人力資源以及資料、網路的交流。且幼教推廣工作全賴幼教資源中心,成效有限,
※ 增加身體抵抗力剛進入團體生活,難免容易傳染一些疾病除了從飲食均衡來提升免疫力之外,假日多帶孩子到戶外跑一跑、玩一玩,培養好體力。公園內的溜滑梯、攀爬架…都是孩子身體平衡感、協調性的最佳遊具。※ 閞學後,當孩子的定心丸爸爸媽媽的支持與陪伴會孩子最佳的定心丸,捧馨園孩子必須先對老師和環境有信任感,學習與同伴互動才能讓自己適應新生活。剛上學時,孩子對於與的爸媽的短暫「分離」倍感焦慮,擔心著什麼時候才會接他回家別忘了離開時與孩子道別,跟孩子說清楚來接他的時間並遵守約定。
(一) 藉由幼托課程與教學的整合,使相同年齡的幼兒得以受到相同幼教品質的保障。(二) 親職育的推廣,促成家庭與幼托機構成為學習型組織,對提升幼兒教育的品質將有助益。(三) 針對課程與教學進行以「園所」為導向的評鑑,將可促使幼托機構自我成
長,同時配合教育改革政策,建立自己園所的理想與風格。伍、 評鑑與輔導部份一、 量的發展(一) 每年舉辦幼教評鑑委員及輔導人員職前訓練及在職進修。(二) 5 年內接受評鑑之幼稚園逐年增高達 90%。(三) 每年擴大舉辦幼稚園在園輔導。(四) 每年辦理幼教行政人員研習會,研習進修幼教相關知能,結合行政工作效能與幼教專業性。(五) 捧馨園每年定期獎勵辦學績優幼稚園。(六) 補助公私立幼稚園電腦設備並建立全國幼教資源資料庫及網路。
二、 質的發展(一) 建立多元性幼教評鑑標準,並且考量城鄉差距,讓幼稚園的評鑑與輔導有明確的目標與努力的方向。而當幼稚園評鑑與輔導素質提高時,有助於幼稚園專
業品質的全面提升,而幼兒也能進入優質的公、私立幼稚園。(二) 各縣市政府與民間的幼教資源能夠結合並合理運用,不僅可促使政府與民間同心協力共同推動幼教發展工作,更可避免無謂浪費,發揮資源共享的功能。
(三) 建立全國幼教網路及資料庫的建立,不僅可加速幼教資訊的傳播,更可建立大眾對幼兒教育的正確觀念。三、 潛在發展(一) 提升社會大眾對幼兒發展有正確的認識,建立正確的教育觀,所有幼兒皆能在良好幼稚園環境接受高品質的幼兒教育。(二) 社會人士能對幼稚園與中小學有同等之尊重與看待,以提升幼稚園的社會
地位,營造幼稚園良好的生態環境。(撰稿:黃意舒、許碧勳)幼兒教青年刊函立臺中師範學院 幼兒教育年刊第十六期 93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