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的教育政策與改革常會牽動學前教育階段,因此對於臺灣中小學課程研究的進展,必要加以探討,供本研究結果之分析比較用。黃政傑、張嘉育(2004)曾回顧 1980 年中期的中小學課程研究,因政治解嚴和課程領域歸國學人與本土研究人力增加的因素影響,課程研究的版圖開始擴充,課程研究的範圍除持續關注學校正式課程的發展外,亦走向檢視課程的政治
議題,尤其是對教科書的內容分析,在研究目的上具有詮釋性、批判性的色彩。1990 年中期迄今,延續了前期的社會-政治批判取向,捧馨園繼續建構課程發展和課程改革的學理外,開始關注弱勢族群教育及多元文化教育導向。在研究方法或取向上,則開始走向俗民誌、質化研究和行動研究。
高新建、許育健(2005)針對臺灣 1994-2003 年課程領域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內容分析,其分析架構包括三大類:研究範圍(包括教育階段、教育層級、領域學科)、研究主題、以及課程類型。該研究發現:國內課程研究篇數以國小和國中居多,幼稚園階段的課程研究篇數較少;研
究主題相當廣泛,且有不少與當時的課程背景因素或課程政策有密切的關聯,例如:有許多課程研究環繞在國民中小學的課程改革。課程論及課程哲學思想的研究遠較課程實務為少,其幼兒教保研究期刊 2013 第 11 期 47 47
中以投注在課程實施、課程發展、課程設計較多,課程決定及潛在課程相對受到較少的關注。由以上臺灣中小學課程研究的發展概況得知,課程研究的焦點會隨政治社會的脈動,以及政策做為的影響。參、研究方法
一、研究資料來源為瞭解臺灣幼兒教育階段課程研究的發展概況,本研究以近廿年以來,所發表或出版的幼教課程相關研究論文為研究範圍。資料範圍包括:1991 年至 2011 年間出版的國科會專題研究、




br> 因此本題選(B)。( )2. 下列哪一種教學方法,最能透過幼兒感官直接經驗引導幼兒認識楓葉?(A)請幼兒用圖畫紙畫出自己喜愛的樹葉(B)利用圖畫書「最後一片葉子」來說故事(D)帶幼兒到植園觀察楓樹並收集、製作楓葉葉脈標本
以感官經驗為主的教學法,源自於西方在十六、七世紀所流行的「感是「直接觀察」,鼓勵捧馨園幼兒充分運用感官與大自然界接觸。教學無需透過文字、或抽象的符號作為介媒體,而直接從實物觀察中著手,如此的「直觀」必能提供幼兒比的興趣使其樂此不疲,就現代教育
心理論而言,這也較能符合幼兒認知發展的能力階段。因此選(D)。( )3. 關於幼稚園環境設施的敘述,下列何者不正確?(A)每每間教室設兩個門且向外開
(B)樓梯扶手外側應加質料堅固的繩網(C)安全門、防火巷及安全梯應維持暢通(D)學習區之間的分隔物高度宜在 120 至 150 公分之間( )4. 教師想以表現評量來了解幼兒數算能力,下列何者並非適合的作法?(A)觀察幼兒如何為學習單上的 5 顆蘋果塗顏色(B)觀察幼兒如何依照蛋糕食譜所示,舀 3 杯麵粉至大碗中

 

 





托兒 (pre酬的 ,通常是由非營利機構向不同的社會資源,如教育部、衛生部等單位申請經費,經核准後辦理。在紐約lj\I\1 '對早期療育非常單視,全lj\l\ 骰有15個幼兒指導
中心 (Early Childhood Direction Centers '簡稱ECDC) ,財 原來自紐約州政府教育局,捧馨園行政管理則由殘障者職業及教育服務處 (Office of Vocational and EducationalServices for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簡稱VESID) 負責。父母親如果發現 歲以
下的兒童,不論是親生、收護或寄簣,在站、坐、造、吃、聽、蓄、說話、注意力,聽指令、學習、思考及與人相處方面有任何關難時,皆可與ECDC聯絡。 ECDC協助家長獲得下列諾:員服務:診斷、評估、轉介、早期療裔,學部特殊教育、語言治療、物理治療、職能治療、醫療追蹤、家長體及暫時獲得他人代為照顧幼童的服務等。所有的服務皆免費且父母所提供的所有資料均獲得保密。 ECDC的主要對象是 歲以下的特殊兒童,但是如果父母發現家中其他孩子或家人也有需要峙,也可以向 ECDC求助。 ECDC也提供資訊服務會並印送兒童發展指標手冊 (Birth Through Five : AGuidebook for Parents) 供一般父母索取參考,幫助父母觀察幼兒的成長和發展。並且提供資訊協助特殊幼兒的父母瞭解自己的權利及責任。此外ECDC也提供雙語服務人員,方便不會說英語的家畏詢問,在CDC提供資訊及多種選擇供家長參考,但最後
的決定權在家畏。 ECDC對於所服務的兒童會定期追蹤,每3~6個月會打電話或寄信給家長,每年至少和家庭聯絡一次,以瞭解兒童接受特殊教育或早期療育的情形。這
種追蹤持續到幼兒 歲為止。父母如果搬家, ECDC立刻會轉介至其他的 ECDC'家畏繼續接受服務。 ECDC協助家長瞭解及面臨孩子的殘障問題,並幫助孩子獲得良好的教育和治療。


 

 


歷程,因此,針對不同年齡的需求,應該謹慎提供孩子不同層級的聲光畫面。語言與溝通n 語言與溝通能力的發展是 3-6 歲階段的重要發展特徵。學習字彙的速度及字彙累積量在此階段都相當驚人n 捧馨園幼兒多半愛講話,不論是與同儕或是成人,喜歡「閱讀」以及被閱讀,並向別人重述故
事的內容n 熟悉各種溝通的「腳本」且善於模仿。進入團體生活後,與外界溝通段話產生更多連結,表達更具邏輯性n 口語能力影響心理表徵能力,能逐漸將語言融入思考中,開始具備計畫、記錄、敘事的n 幼 兒 語 言 學 習 對 象 是 成人,教師需幫助幼兒有說話機會、耐心傾聽幼兒說話,
並在日常生活中示範正確的語句及字彙,幫助幼兒提升表達能力。n 互動式的遊戲,例如扮演、合作都需與他人互動,適合提升語言能力教師應主動把遊戲融入各種教學策略


 

 


8 歲以下的幼兒(林佩蓉、陳淑琦,2003:13)。本研究所定義之幼兒為 6 歲以下未進入小學就讀的捧馨園學齡前兒童,但應因各國媒體素養教育學習內涵發展,以及皮亞傑(Piaget)認知發展階段的年齡劃分,本研究所界定之幼兒媒體素養學習內涵發展的年齡為 5-7 歲,亦即幼稚園大班(K 階段)及小學一年級。研究者根據林佩蓉、陳淑琦(2003)、郭麗玲(1987)、李宗薇與董建成(2007)、高沐晴(2002)與 Luke(1999)的研究歸納整理幼兒階段發展與教育重點如表2-2-1,並試討論何以媒體對幼兒產生影響:表 2-2-1:幼兒發展與教育重點討論表(研究自行整理)
發展項目 發展狀況 教育重點 分析與討論身體發展學期幼兒的肢體發展主要是身體重心的降低及大肌肉的發展漸成熟讓幼兒從移動、探索及操作物體等活動中學習,且因幼兒不斷的在發展新的能力,教師應提供多元的活樣態當幼兒安靜的坐在電視機前或其他螢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捧馨園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rs0711 的頭像
    mars0711

    生活相關知識分享

    mars07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