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字詞(words) 是翻譯的最小單位。兩種語言間的翻譯,是先由字詞的翻譯來奠定語句翻譯的基楚。有時,譯者被委託的工作,也真的可能只是要翻譯一個字或詞。像論文翻譯、品牌或公司行號的名稱、招牌等,便往往只在關鍵的一個字詞,如Microsoft/微軟、Bridgestone/普利司通、長榮/Eva、震旦/Aurora 等。既然只翻一個字詞而且關係到產品的行銷,翻譯時當然更要費盡思量,以求能信、能達、能恰。例如,把原子筆的商標/品牌ڊLibertyڋ譯成「利百代」,便極具巧思:在音譯中明示「此筆可利百代之耕耘」。當然囉,品牌或行號的翻譯,並非容易,思量分歧就會造成抉擇的困難。例如,一家店舖以賣「有意落花生」為招牌。那招牌如何譯成英文呢?你要譯成ڊU EPeanuts,ڋڊYou-Eat Peanuts,ڋڊWith-Love Peanutsڋ或其他版本呢?110.2 各行各業都有專門術語(technical terms) 或行話(jargon),代表那種話語的字詞往往被編在一起而加以釋義(paraphrase) 或翻譯(translate)。所謂字典/詞典(dictionary),視其大小,有的只收編一般字詞,有的則既收編一般字詞也收編術語、行話。我們看到的「以中文解釋中文」的中文字典或「以英文解釋英文」的英文字典,都是「釋義的字典」,而「英漢字典」或「漢英字典」則是(把字詞加以) 「翻譯的字典」。從事翻譯的人,往往要參考「翻譯的字典」,才好決定某字詞的譯法。有時,光看「翻譯的字典」還不夠,還要參考「釋義的字典」才能確定某字詞的含義與譯法。例如,要把ڊThis room is a poorapology for a guest houseڋ翻成中文時,你覺得這裡的ڊapologyڋ不應是「道歉」的意思。當查英漢字典時,你發覺它有「品質差的代用物」的意思,但這句話卻不好譯成「這房間是不好的、取代賓館的東西」。當再查英英字典時,你便知道這個ڊapologyڋ除了等於ڊan inferior substituteڋڪ品質差的代用物)之外,也等於ڊa makeshiftڋڪ暫代物/權充物)。於是,你便曉得可以把整句譯成:「這房間不夠好,姑且當做賓館罷了。」

 

學術論文或科技報告通常是正式的文件(document),所以通常是用正式的風格(formal style) 寫成的,不是用非正式的(informal) 或口語的(colloquial)風格。因此,翻譯學術論文或科技報告時,也要跟著用正式的風格。例如,把中文論文譯成英文時,不宜用口語的ڊisnڇt,ڋڊcanڇt,ڋڊwouldnڇt,ڋڊtheyڇre,ڋڊitڇsڋ等來代替ڊis not,ڋڊcannot,ڋڊwould not,ڋڊthey are,ڋڊit isڋ等。同時,像「調查」、「容忍」、「鄙視」等,也不宜用講話的ڊlook into,ڋڊput up with,ڋڊlookdown uponڋ等來翻譯,而最好用ڊinvestigate,ڋڊtolerate,ڋڊdespiseڋ等正式的字眼。13.14 各行各業的中、英文學術論文寫作,都有大家共同接受的格式與大家慣常使用的語言模式,翻譯時就要按照格式而使用慣常的語言模式。5例如,英文論文的標題,有時要注意「各字之首字母是否需要大寫」。另外,中文學術論文常有〈; 之研究〉的名稱,英文的學術論文則很少有ڊA Study of ;ڋ之名稱。因此,許多〈; 之研究〉,若翻成英文,大可不必翻出ڊA Study ofڋ這三個字。例如,一篇名為〈人類免疫不全第一型病毒基因體的主要成分之研究〉的英文翻譯,大可是ڊThe Main Components of the HIV-ܙGenomeڋ,而不是ڊAStudy of the Main Components of the HIV-ܙGenomeڋ。13.15 因為學術論文是很專門的東西,所以不是某學門、某行業的專家,最好避免翻譯該學門、該行業的文章,因為不是專家往往不知道應該如何翻譯某些遇到的術語或行話。就算是專家,翻譯時,有時也會記不得或不清楚某些術語或行話的翻譯。因此,論文翻譯學術論文或科技報告時,許多人都要參考相關學門或行業的(中英對照的)「術語彙編」。若手邊沒有此類書籍,上網用「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 查詢,或許也會有幫助。翻譯學術論文或科技報告,最忌諱的就是:光靠一本一般的漢英或英漢字典,就想翻譯到底。那樣的翻譯是容易出差錯的。
 
 

5.6 翻譯的策略有時的確也包括「語種」或「文類」的考慮,例如要不要像原文一樣用古語或方言,要不要像原文一樣用韻文,或要不要像原文一樣有詩的形式。如果論文翻譯的目的只是要讓人瞭解原文的含義,當然就可以不必跟著原文用古語、方言、韻文,也可以把原本是詩歌的原文譯成散文。如果翻譯劇本的目的不是要提供演出的台詞,而是要提供閱讀的作品,那當然就可以不管譯文是不是聽得懂的口語,只管它是不是看得懂的文字就好。5.7 翻譯的策略確實是根據翻譯的目的來擬定,而翻譯的方法則根據翻譯的策略來調整。例如,如果為了彰顯原作的「異味」(foreignness) 而採用「異化」(foreignizing) 的策略,譯文的詞語與內容當然就要保留源頭語的異國風貌,像把ڊDavid Copperfieldڋ譯成「大衛‧考柏菲爾」,便保留洋名洋姓的異國風貌。反之,如果為了讓讀者容易吸收而採用「歸化」(domesticating) 的策略譯文的詞語與內容便要更動為目標語的自然風貌,像把ڊDavid Copperfieldڋ譯成「寇大衛」,便有中文姓名的樣子。有人把「日行百里」譯成ڊtravel ahundred li a dayڋ然後註明一華里等於多少公里或英里,那是在英文裡保留異國風味的異化策略。如果故意不管是否正確而把它譯成ڊtravel a hundredkilometersژmiles a dayڋ,那就是順應目標語的歸化策略。25.8 大家都知道:口譯時,因為時間倉促而記憶有限,所以通常口譯者只能採取「光抓重點」的策略,不敢也不能採取「細節全要」的策略。在做筆譯時,如果翻譯的目的也是只想告知原文或原作的重點,這時便可以採用「節譯」(而
非「全譯」) 的策略,只把原文或原作的關鍵部分翻譯出來就好。

 

推薦網站:論文翻譯|智準翻譯社|專業品質保密服務宗旨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翻譯社 論文翻譯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rs0711 的頭像
    mars0711

    生活相關知識分享

    mars07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