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日爾曼人部落移民到英格蘭,英語就是從他們的語言中變化繼承下來。據《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記載。西元 449 年左右,不列顛群島國王伏提庚邀請“盎格魯的親戚們”來幫助他們對抗皮克特人。作為回報,他賜予盎格魯族東南部的領土。隨後他又進一步尋求支援,撒克遜族、盎格魯族與朱特族人紛紛前來。《編年史》記載,最終這些“移民”建立了七個王國。066 年諾曼征服後三百年內,英格蘭的國王只講法語。因此一大批法語辭彙進入了古英語,古英語本身也失去了大部分曲折變化,進化為中古英語。 1500 翻譯社年左右的母音大推移將中古英語變形為近代英語翻譯社。近代英語在英文翻譯莎士比亞所處的時英文翻譯期開始繁榮,一些學者將之分為早期近代英語與後期近代英語,分界線為 1800 年左右。隨著不列顛對全世界大部分地區的佔領和殖民,英文翻譯當地語言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英語的發展。與英語最接近的無疑是弗裏語,這種語言現在仍然被在荷蘭北部弗裏斯蘭省的大約 50 萬人使用。一些人認為蘇格蘭語是與英語接近的一個獨立語言,而一些人則認為它是英語的一個方言。蘇格蘭語傳統上被認為是一種獨立的語言。除了弗裏西語外最接近英語的就是在荷蘭東部和德國北部的低地翻譯社撒克遜語。其他相關的語言包括荷蘭語、南非荷蘭語和德語。諾曼人於 11 世紀征服英國,帶來大量法語辭彙,極大的豐富了英語。
有些英文字,讀音不同時,含義就跟著不同。有些中文字,也是一樣。因此,口譯那些字的時候,要聽對聲音,也要譯對聲音。例如,把「他給我一條鱸魚」譯成ڊHe gave me a bassڋ是對的,但如果把ڊbassڋ讀像ڊbaseڋ,整句就變成「他給我一個低音」的意思。同樣的,把ڊShe needs this costumeڋ譯成「她需要這行頭」也是對的,但如果把「行頭」讀像「杭頭」,整句就變成ڊShe needs this team-leader/shop-keeperڋ的意思。10.18 中、英文都一樣,有些字詞屬正式的、文雅的用語,有些字詞則屬非正式的、俚俗的用語。翻譯時,應該以「文對文,俗對俗」為原則。例如,把ڊHeڇsgoneڋ(= He has died) 譯成「他走了」才一樣俚俗,若譯成「他已逝世/仙世」(= He has passed away) 則變文雅了。把「滅火之道」譯成ڊthe way to extinguishfireڋ才一樣正式,若譯成ڊthe way to put out fireڋڪݭ把火滅掉的方法) 則變成非正式的口語了。10.19 字詞不僅有雅俗之分,也還有前面說過的「專業術語」與「非專業術語」之別。翻譯社在翻譯專業文件時,當然就要用對等的專業術語。例如,把中文法律文件中的「死者」譯成英文時,便應該是ڊthe deceasedژdecedentڋ,而非ڊthedead personڋ。把英文法律文件中的ڊconversionڋ譯成中文時,它可能是「強佔/占用」,而非「改變信仰」。在商業術語中,「頭期款」要譯成ڊdownpaymentڋ,而ڊearnest moneyڋ要譯成「定金」。在醫學術語中,器官的「損傷」叫ڊlesionڋ,不叫ڊwoundڋ,身體或精神的ڊdisorderڋ是「失調」,不是「紊亂」。
8.10 英文是喜歡用「指定詞」(determiners)來表明「有特定或沒特定」的語言,中文則不是。英文說ڊThe dog is in the gardenڋ而不說ڊDog is in gardenڋ,中文卻說「狗在花園裡」,不說「那狗在那花園裡」。英文說ڊEven a cat may lookat a kingڋ而不說ڊEven cat may look at kingڋ,中文卻說「即使貓也可以看國王」,不說「即使(任何) 一隻貓也可以看(任何) 一個國王」。英文說ڊHeraised his handڋ而不說ڊHe raised handڋ,中文卻說「他擧手」,不必說「他擧他的手」。因為有這種說法的不同,所以由中文翻譯英文時,就有該不該用指定詞的困擾,翻譯社也會有遺漏或用錯指定詞的情形。例如,「穿黑裙的女孩問男朋友說:『你吃晚餐了嗎?』」要譯成ڊThe girl in a black skirt asked her boyfriend, چHave you had your dinner?ڇڋ,不要譯成ڊA girl in the black skirt askedboy friend, چHave you had dinner?ڇڋ。8.11 中文是喜歡在許多場合省略主詞或受詞的語言,英文則不是。例如,中文說「考完試就回家嗎?」,英文卻說ڊAre you going home after the exam?ڋ。中文說「你能接受嗎?」,英文卻說ڊCan you accept it?ڋ。有時,中文句子中省去的主詞是什麼,如無情景可查,是無法斷定的。例如,詩句「獨坐幽篁裡」,它的主詞是I, We, You, He, She, 或They 呢?就因為這樣,英譯中文詩句時,往往會有填補主詞的困擾。例如,王維〈西施詠〉裡「君寵益驕態,君憐無是非」這句,說的是誰「無是非」呢?是君王、西施、或宮中呢?整句一定要譯成ڊWhen favored, she was all the prouderڄWhen loved, she did not knowright from wrongڄڋ嗎?後一句不可能譯成ڊIn giving his favors, the emperordid not know right from wrongڋ或ڊWhen loved, she found no sense ofmorality in the palace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