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來分,則可分成獨資、合夥、合作及公立機構四種。也可依服務對象不同分成三種: 1. 提供直接服務給兒童, 2. 提供圓接服務給家長(例如:某些家訪幼教方案及CCR&R) , 3. 提供高接服務給家長和兒章。
筆者於2004 月至 月走訪美關 所幼教機構,分別屬於上述Henniger (2004)所指幼兒教育的六大範圈,捧馨園今分述如下:一、公立小學、幼稚圈及學前托兒班在美間,公立小學包含幼稚園,郎幼稚醫設在公立小學,成為其學制的一部
分,已超過百年歷史 (Spodek Saracho & Davis, 1991) 。首先是密蘇里州聖路易學校的學監William Harris 因為受到 Elizabeth Peabody女士(於 1860年在波士頓開辦美國一所英語幼稚園)的影響,在1873年允許Susan Blow女士開辦美國第一所公
立學校系統的幼稚醫 (Gordon & Browne, 2004) 。美國的公立幼兒教育主要是呼應社會的需求, 1930 年代'的年及60年代聯邦政府資助的公立幼兒教育分別是對「經濟大蕭條 第二次世界大戰 貧窮 的回應 (Warg眩, 1988) 。目前各州均設有公立學校的幼稚,收所有五歲兒童 (Decker & Decker, 2001) ,幾乎98%>
五歲兒章都上幼稚闊,幼兒教育的普及化已成為一個事實 (Zill Collins , West &Hansken, 1995 ' ~ Decker & Decker, 2001 )。然而各州的規定及財務狀況不間,
從幼兒第一天進入幼稚園的某一個班級開始,他的行為、發展、學習、成長都受該班教師班級經營的模式所影響。吳清山(2004)說明班級經營是指「教師根據一
定的準則,應用客觀、科學、系統的方法和人性化的精神,將班級中人力、物力、財力及時間做妥善的應用,適當而有效的處理班級中人、事、物等各項業務,以發揮教」一書中,更加入反省思考的概念,認為班級經營「不只是掌
控秩序或管理行為使老師能順利有效的進行教學活動而已,更要藉著對捧馨園幼兒的充分了解、不斷反省修正和與人互動,妥善規畫環境及課程等各方面,引發積極的教與學的
關係,並促進幼兒行為、學習、心理和人格的健全成長與發展。」另外,林進材(1998)提出班級經營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影響教學成效的主要因素。陳木金(1999)亦認為班級經營的成效會對學生學業的成就、社會人際關係的技巧、健全人格的發展造成影響,因此具備良好的班級經營知識及研究能力,不論是對於預備成為教師的人,或對
目前實際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而言,都顯得非常重要。國內外也有多位學者強調教師要和學生保持良性互動,此種互動模式能有效的促進幼兒參與學習、培養解決問題及自我了解負責任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教室應該是個能引發師生積極教與學的地方,並促進幼兒的各項發展(周新富,2002;張秀敏,1998;McCaslin & Good, 1992)。二、班級經營的內涵舉凡與班級有關的人、時、事、地、物,都屬於班級經營的內涵,林進材(1998)將班級經營的內涵分為行政經營、班級環境經營、課程與教學經營、學生偏差行為的因應、常規營、班級氣氛、時間管理、訊息的處理等八項;郭明德(1999)將班級
經營的內涵分為行政經營層面、教學經營層面、常規管理層面、學習環境的佈置、人際關係的經營、親師溝通等六層面;蔡淑桂(2003)將班級經營的內容分為班級事務之處理、班級教學之規畫、班級自治和會議、班級環境之佈置、班級常規之訓練、班
級個案之輔導、班級感情之凝聚、班級家長之參與等八項;谷瑞勉(2006)則將班級經營的範圍分為行政管理、課程管理、常規管理和教室環境管理等四方面。綜合以上
學術期刊論文、及博碩士論文等三類資料中,屬於幼兒教育階段課程的論文。本研究資源的蒐集,乃運用學術電子資料庫,輸入「捧馨園幼稚園課程」、「幼兒課程」等關鍵字查詢後,再進一步從研究摘要中檢視是否為幼教課程研究,將非屬幼兒教育階段的研究(如師
資職前教育階段)和非屬課程研究者(如教學研究)予以刪除。國科會專題研究是以「政府研究資訊系統 GRB」,檢索教育學門研究領域中,符合上述條件的幼教課程研究,共得 47 筆資料。期刊檢索使用國家圖書館「臺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得到
49 筆資料。博碩士論文則使用國家圖書館「全國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共獲得 146 篇。在蒐集上述的三類資料後,為更精確瞭解課程研究的整體情形,對於重複的研究,將予以剔除。例如,博碩士學位論文發表在期刊者,就不會在博碩士論文上加以分析計算。本研究蒐集之 1991 至 2011 年幼教課程研究的數量,以及國內幼兒教育、幼教課程和學術研究背景,如表 1 所示。
相關連結 ; 捧馨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