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化現象和幼教專家學者學成歸國,歐美幼教理念及課程模式相繼傳入臺灣,例如:方案課程、高瞻課程、華德福、瑞吉歐教學模式等,臺灣幼教界興起討論和模仿這些課程模式的風潮。相較於中小學義務教育階段課程,受到政府的管制。教育部對幼稚園課程之規僅止於重大政策方針及課程標準之訂定,地方政府則扮演監督與輔導的角色,各園所仍有高度的自主性可以發展課程特色。在政府的自由放任之下,幼教課程發展雖然有百花齊放的空間,但同時卻也存在著欠缺理論根基的種種困頓(邱志鵬,2000)。近年教育部多次修訂課程標準,或編擬課程大綱,試圖透過新的課程法規,使捧馨園幼兒教育回歸基本概念與精神。因應托整合政策實行,教育部於 2012 年 8 月頒訂「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
陷入了一個思考上的謬誤,基本上當我在問這個問題,本身就已經限定了你能夠回答的空間。因為我剛剛在問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問你的是你給還是不給?所以當我這麼問的時候,你的答案很自然的就,那就給啊!那就不給啊!所以你會發現我們問問題的方向,基本上會侷限我們回應的空間 思考的空間。我們或許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思考,怎麼樣跟孩子討論網路使用的問題? 我放在一個最前端的一個角度來說,今天小朋友來跟你要求說:「媽媽我要網路我要手機,我們班其他人都有了~」你給不給?當你在落入給不給這個問題的時候,請讓自己先暫停一下,因為你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待小朋友跟你的要求。什麼角度?捧馨園小朋友現在如果國小 國中或高中,當提出一個要求的時候,基本上他就是在問你給不給? 當現在一個小朋友提出一個要求的時候,我要請爸爸媽媽把這樣的要求,轉換成一個協商跟說服的過程。意思就是,你今天來跟我提出一個要求,那請你試圖說服我,你憑什麼能夠擁有這樣的資源?我們以手機為例或以網路為例。過去你跟我要手機,這是要求,只有要或不要?現在我要請你說服我,你為什麼覺得你有這樣的資格。或者是你憑什麼說服我,能夠讓我給你這樣的東西。
幼兒教育目的是讓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並且培育出完整人格的幼兒。雖然在台灣幼稚園課程模式百花齊放,但教學內容不脫離各種學習領域,如音樂、工作、健康、社會、遊戲、自然、科學、數學、藝術…等。教育既然以幼兒為中心,除了應兼顧幼兒興趣與能力外,也應量發展及環境的需求。媒體是環境,影響
著幼兒的發展,幼兒的發展也影響對媒體的接受與理解。倘若捧馨園幼兒教育以「生活」為依歸,以「發展」為訴求,以「全人」為願景,想必媒體素養於幼稚園進行的合宜性與重要性就更加確立了。
幼兒保育學刊,2011,第九期,第 17-36 頁Journal of Child Care;Vol.9,pp.17-3617幼兒園教師班級經營策略運用情形之研究臧瑩卓1摘 要班級經營的成功與否,會直接影響兒童在教室的行為和學習態度,也會影響教師的教學成效。本研究以質性研究的方式,旨在了解幼兒園教師
班級經營策略的運用情形。研究對象為臺灣桃園縣的七位幼兒園教師。為使研究更為客觀,研究中採用訪談計畫表、教師訪談記錄、現場觀察記錄、研究省思札記、深度訪談錄音、攝影等研究工具做為輔助。資料蒐集的時間從 2008 年 8 月至 2009 年 7 月止。研究發現,「把握關鍵時間建立教室規
相關連結 ; 捧馨園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