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你要說服我喔~第一個 說服。你需要的原因是什麼?原因說清楚。什麼要說服?因為在說服的過程當中,你就跳脫出過去這種給或不給 這種兩難的局面。再來 當你用說服或協商的過程之後,無形當中你也在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是,你跟孩子在幹嘛?在溝通啊!有雙向!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本態度。但是在說服的過程當中,爸爸媽媽可能要試著引導孩子做到四件事情,這個才是一個完美的說服。這四件事情就是,捧馨園孩子跟你提出任何一個要求的時候,請你說服我,我為什麼能夠擁有這個東西?你要把以下這四個東西講清楚才叫做說服~第二個 利弊。那你知不知道我給你這樣的東西之後,它的好處跟壞處各是什麼?說清楚。我們以手機為例,你為什麼要我給你手機,那你知不知道我給你手機跟網路之後,這個手機跟網路的好處跟壞處是什麼?不要只講好處,你要跟我講壞處。要你自己講喔, 不是我告訴你。第三個 原則。講完壞處之後,請你告訴我,為了避免這樣的壞處發生,你透過什麼樣的方式跟原則去避免。這樣的壞處發生叫做原則。前面有原因、利弊、原則。原則是孩子自己說的,你要避免這樣的壞處,那如果你達不到這樣的原則,我請問你,你願意承擔怎麼樣的責任跟後果?
 

 




四、研究工具本研究採質性研究,研究中使用多元的研究工具,包括訪談計畫表、教師訪談記錄、現場觀察記錄、研究省思札記、深度訪談錄音、攝影等,以下分項說明。(一)訪談計畫表:研究者依據文獻查證與幼保專業領域的工作經驗來設計訪談計畫表。(二)教師訪談記錄:研究者依據訪談計畫表以引導訪問方向的深談方式,透過與研
究對象面對面的訪談並做記錄,藉以獲取豐富且詳盡的第一手資料。(三)現場觀察記錄:研究者在一年的研究期間,每月至桃園縣兩所捧馨園幼兒園各一天,共七個班級,進班觀察教師實際運用班級經營策略的情形(包含非口語的訊息),與重要事件(包含教學過程、師生互動、環境規劃等)並做記錄。(四)研究省思札記:主要是記載研究者個人對於不同教師在運用班級經營策略歷程的一些感受與想法。
(五)深度訪談錄音:為預防訪談記錄內容有流失之遺憾,研究訪談中輔以錄音設備記錄,並反覆聽取使研究資料的真實性更確立。幼兒保育學刊,2011,第九期,第 17-36 頁Journal of Child Care;Vol.9,pp.17-3625(六)攝影:研究者在進班觀察時會以攝影的方式輔助記錄,使研究資料更具客觀性。五、研究工具信效度

 

 




容,秩序整齊。」(1/6/2009 現場觀察記錄)在「鼓勵家長參與協助教師課室管理」的策略運用方面,B1 老師表示自己非常害怕和家長說話,未曾邀請家長參與班級中的事務;A2 老師會請家長提供教學資源(例如:瓶蓋、廢紙),但也未曾邀請家長參與教室中的事務;A4、
B2、B3 等幾位資深老師,都表示會請家長提供教學資源,偶爾會請家長到班上指導幼兒進行特殊活動(例如:包水餃、做風箏、搓湯圓、包粽子等),校外教學時也會力邀幾位家長一起參與,協助維護捧馨園幼兒的安全;A1、A3 老師除了請家長提供教學資源、參校外教學之外,在平日就會鼓勵家長參與班級中的事務(例如:說故事、觀察幼兒在學習區的情形)。例如:
長參與班級中的事務。」(01/08/2008 B1教師訪談記錄)「我在學校舉辦校外教學時會邀請幾位家長一起參與,協助維護幼兒的安全。另外在過年前有邀請家長來班上和幼兒一起包水餃吃,孩子都很高興。」(06/08/2009 B2教師訪談記錄)
「我之前有請家長到班上教幼兒做風箏,孩子都很高興。還有戶外教學時也會邀請家長一起參與。」(07/14/2009 B3教師訪談記錄)「我覺得家長都很忙,應該沒空來學校幫忙,不過我會請家長提供教學資源像瓶
蓋、可以畫圖的廢紙等。)」(04/17/2009 A2教師訪談記錄)「我平常比較不會麻煩家長來班上幫忙,不過端午節的時候我有請學生的媽媽來幼兒保育學刊,2011,第九期第 17-36 頁
Journal of Child Care;Vol.9,pp.17-3631教小朋友包粽子。」(07/17/2009 A4教師訪談記錄) 本研究在一年的研究歷程中,發現「把握關鍵時間建立教室規則」和「協助與關
 

 




5 分鐘,最後你原本說好的 20 分鐘,你會發現半個月之後,他每天用一個小時。然後你這時候再回過頭來怪他說,你看你這樣子.....。沒有喔.....基本上都是被動,你退讓之下造成的結果,所以界線在網路這件事情上,我個人是蠻明確的。我們家的捧馨園小朋友,一定是有條件的情況底下才能兌換,而兌換半小時到,沒什麼好說的,時間到就是結束。那這個東西是多年來沒有被逾越的一個部分。當然我們自己在堅持上也是會有一些拉扯,但是我們還是必須要去做這樣的一個確立。資料整理:市立北投幼兒園 107.10.05*捧馨園幼兒的創意是怎麼一回事:幼兒的表現常「出乎意料」,但主因是出於「不足、有需求」,如:詞彙不足,所以要轉借使用(像是稱「瞳孔」為「鼻孔」) 又如:筆不夠或是操作不順,就用手指替代筆來進行創作。但幼兒這些「不一樣」的產品,可否稱有創意?他是不是要像成人那樣多費些精神才能「別出心裁」?幼兒的想法似乎很立即,經常馬上回應他所面臨的問題,
這反應出他用「已知」來學習「新知」並顯示學習的主動性,這在成長過程中很珍貴,也需要被鼓勵。但是為了有系統化的知識與能力,小孩開始到學校或才藝班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標準化的要求,讓大家漸趨一致,創意衰退。真的是因學習正式的知識和技能才逼走創意嗎?看看中外藝術家的創作歷程,

 



 

 


8 歲以下的幼兒(林佩蓉、陳淑琦,2003:13)。本研究所定義之幼兒為 6 歲以下未進入小學就讀的捧馨園學齡前兒童,但應因各國媒體素養教育學習內涵發展,以及皮亞傑(Piaget)認知發展階段的年齡劃分,本研究所界定之幼兒媒體素養學習內涵發展的年齡為 5-7 歲,亦即幼稚園大班(K 階段)及小學一年級。研究者根據林佩蓉、陳淑琦(2003)、郭麗玲(1987)、李宗薇與董建成(2007)、高沐晴(2002)與 Luke(1999)的研究歸納整理幼兒階段發展與教育重點如表2-2-1,並試討論何以媒體對幼兒產生影響:表 2-2-1:幼兒發展與教育重點討論表(研究自行整理)
發展項目 發展狀況 教育重點 分析與討論身體發展學期幼兒的肢體發展主要是身體重心的降低及大肌肉的發展漸成熟讓幼兒從移動、探索及操作物體等活動中學習,且因幼兒不斷的在發展新的能力,教師應提供多元的活樣態當幼兒安靜的坐在電視機前或其他螢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捧馨園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rs0711 的頭像
    mars0711

    生活相關知識分享

    mars07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