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 年創立台灣徒手治療研習協會,開啟台灣 研習徒手治療風潮。2003 年創立國安物理治療所專攻脊椎側彎與肌肉骨骼疾病 與脊椎側彎矯正的自費市場。 2008 年榮任台中榮民總醫院復健科技術主任。 2009 年發明專利氣囊式夜間脊椎矯正背架並創立脊椎側彎矯正中心,使脊椎側 彎患者同時進行背架矯正與運動矯正,脊椎矯正器提升治療效果,至今脊椎側彎個案累積超 過千例。2014 年創立台灣脊椎側彎協會,為台灣首先引進英國 SpineCor 脊椎側 彎運動治療方法與 SpineCor 軟式背架治療。2019 年為台灣首先引進 BSPTS(西班 牙脊椎側彎學校)脊椎側彎運動治療方法。 近年來青少年與成人甚至老人之脊椎側彎矯正,在歐美先進國家已經非常 普。在國內也日漸受到重視,是一塊剛興起的自費藍海市場,有興趣的醫師、治 療師、瑜珈老師、運動教練歡迎一起來學習歐美實證醫學的側彎矯
頸、胸相 連,背駝也會影響頸椎曲度,做擴胸運 動之外,我還會請病人夾緊兩側肩胛骨 五至十秒。 電腦工程師、美髮師、作家等,因職 業的關係常需低頭工作或伏案打字,常 有頸椎相關毛病。許多牙醫或身為骨外 科醫師的我,也是頸椎病的高危險群。 平日看診長時間使用電腦、手機,開刀 時,多半也是「埋頭苦幹」。因此看診 或手術空檔,我會伸展脖子附近的肌肉 或按壓風池穴、舒緩筋骨。下班回家, 也是盡量拉筋,伸展整條「龍骨」,消 除肩、頸、腰部的緊繃。氣血、筋骨順暢, 自然就會頭清目明,減緩腰痠背痛。 頸椎術後如何保健? 醫療護腕推薦平時多多注重三養──保「養」得宜、 營「養」適當、休「養」充足,大部分 人應可遠離頸椎病。若真不得已嚴重到 得開刀,手術後二健──保「健」、復 「健」更形重要。 保健 常「三吩咐、四交代」病人(尤其是 女性),術後三個月內最好能「離鼎離 灶」,因為煮飯、切菜的大動作容易牽 扯到尚待恢復肌力的頸、肩肌肉群,造 成痠痛;植入的支架也需一段時間的固 定才能達成骨融合目的。頸圈,不只是 支撐,同時也可提醒患者動作不能太大、 太快(比如急速轉頭)。
另外,有僵直性脊椎炎的人因為頸椎變硬、骨骼變脆,隨意牽拉頸椎可能會引起骨裂及線性骨折,也可能引起神經症狀,都不能隨便在沒有醫師指示下亂用復健工具。 從哪些症狀可以初步判斷自己是否有頸椎壓迫或滑脫,或是僵直性脊椎炎?許惟傑提醒,頸椎壓迫的人除了容易有脖子痠痛症狀外,因為神經壓迫可能也會合併手麻症狀,如果頸椎發生滑脫,手不只會麻,還可能有不穩的現象,嚴重者連走路的步態都受影響,如果以為只是脖子痛就隨便按摩、牽引脖子,會讓滑脫症狀更惡化,還曾經有病人以為只是脖子痠跑去按摩,頸椎滑脫惡化,後來變成大小便失禁。 僵直性脊椎炎的症狀是早上睡醒時脊椎特別痠痛,要活動一段時間才會比較舒服,症狀嚴重者因為脊椎僵硬脆化,醫療頸圈會變得脖子無法往上抬、脖子無法轉動,看左看右只有眼睛可以往左往右看,許惟傑提醒,很多僵直性脊椎炎的患者不知道自己罹病,還有病患只是跌倒,卻發生雙腳無力,檢查才發現是僵直性脊椎炎椎骨脆化,跌倒骨折而壓迫神經,所以經常痠痛的人最好進行檢查,有些痠痛其實是疾病引起,要解決痠痛要從治療疾病著手才行。 很多人都有痠痛的毛病,如下背痛和肩頸痠痛。根據統計,平均每兩人就有一人有痠痛問題。當長時間使用手機、電腦,肩膀、頸部維持相同姿勢、沒有放鬆,就容易讓肌肉變得僵硬而失去彈性、血液循環不良,造成痠痛。想要緩解肩頸痠痛、消除疲勞,磁力項圈和磁力貼有用嗎? 上班依賴電腦、下班智慧型手機和平板不離身,低頭看平板、手機成了現代人的習慣動作,走到哪、滑到哪,不僅傷眼睛,長時間維持固定姿勢,也會導致肩頸肌肉長時間緊繃,使得肩頸、腰背時常「頂扣扣」。為此,不少廠商都推出了標榜配戴就能消除肩頸疲勞的磁力貼和磁力項圈,但醫師提醒,不論是磁力項圈還是磁力貼,效果恐怕很有限,皮膚過敏體質的人如果使用不當,還可能引起灼傷,甚至水腫。假如不想白花冤枉錢,到底該如何消除疲勞? 使用磁力貼或磁力項圈 可以消除疲勞嗎?
減少體重,控制體態:減去過多的體重,不僅可以免去關節過度的摩擦損壞,也能幫助身體遠離肥胖疾病、擁抱健康。重複使用的關節需要放鬆:也許因為工作或運動需要大量使用關節,但記得過程中要做好防護措施,結束後也要舒緩放鬆。 好好養傷、復健:關節處受傷更要好好養護,關節炎支架擁有足夠的休息與復健才能讓關節常保健康。二、退化性關節炎症狀有哪些?掌握關節退化病程好就醫! 基本上退化性關節炎手指、膝蓋退化症狀差不多,整體來說可分成下列4級,每級的骨頭退化症狀與疼痛程度都不同。(一)退化性關節炎第1級症狀狀態:關節表面的軟骨開始產生軟化或凹洞等磨損 症狀:關節輕度發炎,出現輕微痠痛、紅腫、緊繃、疼痛感(二)退化性關節炎第2級症狀狀態:軟骨走向纖維化症狀:起床時關節會僵硬緊繃,在氣溫變化或活動時關節會出現無力及中度疼痛感(三)退化性關節炎第3級症狀 狀態:軟骨已碎片化症狀:
就需經利用外科手術來矯正及固定。 4、附加療法: 除上述三種療法,另外有一些附加療法,對於上述的三種不同輕重程度的脊 椎側彎患者都可以加以實施治療,包括物理治療、脊椎治療、瑜珈運動等,到目 現代鐘樓怪人-淺談脊椎側彎 6 前都無法證明上述的實質療效,但卻能加強核心肌力及緩解症狀等等(註三十)。 醫師和復建師通常會利用物理治療、關節炎護膝整脊治療、和電療等方法。另外,具有 外國脊骨神經科訓練的醫師在檢查身體之後,作脊骨神經手法治療(註三十一), 包括:軟體組織治療、關節運動、機械設備輔助下的脊椎矯正及手法矯正等,並 依照患者彎曲的情況加以設計運動,配合每天練習呼吸運動、吊單槓、各種側身 傾斜、拉筋等運動,最主要是增加柔軟度、肌力及減緩彎曲的速度。而另有學者 也提出運用呼吸運動,加上牽引、翻滾、爬行、肌肉強化等運動,使脊椎牽引伸 直、將側凸的脊椎轉回來、使凹側肌肉收縮、並使肌肉正常且均衡的發展(註三 十二)。 甚至有學者(註三十三)歸納八位學者的研究指出,認為國內的醫師及學者 所設計的運動療法,多數以強化肌肉和伸展性的運動為主,卻缺乏身體自我覺知 體察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