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譯文要像中文」「譯文要像中文」是已故譯者思果先生的翻譯主張。在我的編輯生涯裡遭遇到的新手譯者最常見的問題就是,他們譯出來的中文通常生硬得無法卒讀,而且更奇怪的是,他們通常不知道自己的稿子有這種問題。從新手譯者到稱職的譯者,最大的難關就是譯文能不能讓人讀起來像中文。大部分無法做好翻譯社工作的人不是他的中文表達能力不好,而是他無法跳脫原文的制約。翻譯新手寫正常文章的時候,中文還不錯,可是一譯起文章來,簡直就變成外國人寫中文。許多人說譯者應該要具備良好的中文表達能力,這一點是天大的誤會,因為能寫中文,和能譯出好中譯,中間是個寬大無比的鴻溝。如果你對「譯文要像中文」的信仰不夠堅定,那麼中文表達能力對譯出好中譯是無能為力的。良好的中文表達能力,根本不是好譯者的重點,好譯者的重點是你要有本事擺脫原文的束縛。遺憾的是,大部分新手不是不會寫中文,而是不曉得如何擺脫原文。
勇氣:如何解決專業知識問題理解原文的第二個麻煩是,每一篇文章都有不同的專業知識或文化脈絡,如果不是該主題的專家,你通常對文中小從人名、地名,大到核心的概念都無法掌握。當然,這並不是說你必須擁有數學文憑才能譯數學文章,或者擁有餐飲系文憑才能譯食譜,面對專業的特殊主題,雖然你最好要有多於常識的背景知識,但更重要的是你要有「勇於承認我不知道」的能力。沒有人能夠對一本書所牽涉的主題百分之百理解,即使是跟作者同行的博士教授也一樣(理由詳見「編譯同盟」一文)。面對浩瀚的知識大海,譯者唯一可以倚仗的武器就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譯者必須「勇於承認我不知道」,這樣可以讓想要協助的人快速切入問題所在,而不是在良莠不齊的半成品譯稿中,費盡千辛萬苦,只找到一半問題。所以要理解原文,一是語言能力問題,二是要夠勇敢(願意承認我們的無知)。(在此特別向編輯同行呼籲一下,我們的工作應該鼓勵論文翻譯者「勇於承認我不知道」,承認譯者有權利說我不知道,甚至要求譯者一定要把不理解的地方如實說明,這樣我們才有可能找適當的專家解決問題。)
有鑑於中翻英能力日趨重要,而國人的中翻英的程度,卻遠遠不及其他國家,落後的程度令人憂心,訪間雖然英文補習班林立,但是似乎對於國人的中翻英能力提升有限,智準翻譯社秉持「品質第一、專業精準、服務滿意」的原則,擁有經驗豐富的專案管理經理負責管理每個環節,以確保在期限內完成符合客戶要求的品質譯文,譯文要達到「信、雅、達」的程度,則需慎選高素質的翻譯人員,高素質的翻譯人員,尤其讀與寫的能力更加重要,以下為一點要訣,供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