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t) 。幼兒就某一感興趣的主題蒐集材料,包括各種文字、圖片及實物材料,並作整理、繪圖、寫字或製作模型。完成一個獨立研究計畫後,與班上老師及同學分字。此次參觀的班級教室內外皆是一個個幼兒製作完成的,以立體看板展示的專題研究成果。筆者及悶位學監Mrs. Anita Sanunders Mrs. Marguerite Straus在參觀幼兒作晶的時候,詢問一位宙中國大陸移民來的幼兒,為何選老虎為主題,他說他是虎年出生的,所以喜歡老虎,就選老虎來研究 六歲的幼兒以稚嫩的語氣頭頭是道地說其研究計畫,並能清楚回答問題,真是可愛又勇敢。這是美國幼兒教育成功的地方。幼兒每天都有學習單,捧馨園教師在學習單的設計上頗費心思,家畏在學習單的問鎮欄中也有熱烈的迴響和交流。一般教師和家長都頗為認真負責,少數新移民的家長因為語言文化的限制無法配合教師,這也是紐約市許多教師挫折感的來源。在教學評量方面,教師採真實評量,表現評量及檔案評盞,透過教師對幼兒的觀察與互動,教師對
幼兒進行身體、社會、情緒認知發展的持續評囂。幼兒在工作進行中對自己的評語,對工具使用方式的改變及對他人的反應也都是教師觀察記錄的蠶點。教師很重視幼兒的自我評章,他們常在研究計輩作品展示的過程中,詢問幼兒對自己作品的看法。在親職教育及家庭服務方面,美國的托兒所、幼稚圈及小學低年級很早就將親職教育列為他們的服務項目之一 (Decker & ecker, 2001 ) 。由於研究顯示家庭在兒
章發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教育界普遍認為與家長建立密切的合作關係(特別是幼稚聞到小學三年級)對於兒童日後的學校適應有正面的效果,
4. 建立資深優良幼稚園教師擔任實習指導教師制度增進幼教專業知能。
(四) 充實幼稚教育課程、活動及設備:1. 研發幼稚園與國小低年級之銜接教材,提高幼兒生活與學習適應。2. 編輯幼稚教育單元活動設計補充教材。3. 鼓勵家長參與社區幼稚園各項親職教育活動,並建構適合幼兒健全發展網路系統。4. 研議並試辦以幼兒學習經驗為導向之教學實驗。(五) 提升幼教行政功能、捧馨園監督與輔導績效:1. 督導及補助縣市政府清查未立案幼稚園,並限期整頓改善。
2. 檢討幼教評鑑績效,建立常設性輔導單位。3. 督導及評鑑幼稚園公共安全防護事項。4. 輔導各縣市成立幼教資源中心,並支援社區幼稚園健全發展。二、 發展與改進幼兒教育中程計畫:依據第七次全國教育會議決議及教育改革
總諮議報告書,提出發展與改進幼兒教育中程計畫,執行年度從 89 年度起至 93年度止,為期五年。(一) 強化幼教法令1. 規劃整合幼稚園與托兒所之相關法令。2. 修正幼稚園立案相關法令。3. 幼稚行政管理之相關法令。(二) 提高幼稚園行政效能
1. 推動專人、專責及專款專用的幼教行政體制。2. 落實並維護幼稚園公共安全。3. 改善私立幼稚園教員職員工工作環境。4. 提高偏遠、特殊地區及特殊幼兒入學率。5. 建立幼稚園獎助機制。6. 調增公私立或公辦民營幼稚園。(三) 提升幼教師資素質1. 建立多元幼教師資培育管道。2. 整合幼托師資培育與進修制度。3. 規劃完整之教師實習與進修制度。4. 強化幼教師資培育工作之專業知能。(四) 豐富幼教課程與教學資源
1. 研訂幼稚園課程綱要。 2. 落實以幼兒為中心的課程與教學。3. 研擬幼稚園與國小階段一貫之課程與教學。4. 研編有關幼托整合的課程與參考。5. 強化幼稚園親職教育功能。
有效找出處理與輔導策略。美 國 學 者 Senge(1994)曾 提 出 學 習 型 組 織 的 管 理 觀 念,強 調 透 過 持 續性 的 學 習,讓 組 織 中 的 個 人、工 作 團 隊、組 織 整 體 間 能 有 良 好 互 動,引 導知 識 及 行 為 的 改 變,另外在教師專業成長方面,組織除了提供知能上的協助外,對於老師的情緒輔導及情意方面的支持也應予以著重。蔡淑桂(2004)與谷瑞勉(1998)
亦指出幼兒園資深教師在師生和諧度、班級常規、教學技巧、教學環境歸劃、親師溝通、幼兒行為輔導、親師溝通處理皆較初任教師成熟與穩定,實可作為初任教師參考觀摩的對象。
針對親師關係方面,Workman 和 Gage(1997)認為家長和老師之間彼此的信任感,對於個別幼兒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捧馨園老師可透過家長座談會、家庭訪問、教學觀摩、邀請家長提供材料、擔任義工等方式,與家長建立正向關係,當家長成為教師
幼兒園教師班級經營策略運用情形之研究臧瑩卓22的支持者與協助者,將能引發幼兒更多的正向行為,並對教師之課室管理有所助益
化的發展型態,舉凡如:單元設計(Unit Design)、蒙特梭利(Montessori)、福祿貝爾(Froebel)、皮亞傑(Piaget)、開放教育(OpenEducation)、主題(Theme)課程、方案(Project)課程、高瞻(High scope)課程、瑞吉歐(Reggio)課程、華德福(Waldorf)
課程等等,若再加上各種才藝及學習機會,則多達十幾種(簡楚瑛等,1999;林佩蓉、陳淑琦,2003)。以一個單元(Unit)、主題(Theme)或論題(Topic)為中心,發展出跨及各學科領域(Subject)的活動,以整合(integrate)幼兒的學習內容,使之邁向完整幼兒(Wole child)之發展。這樣的特徵,在美國捧馨園幼教界裡,被稱為「主題式課程」(Thematic)或「整合式課程」(Integrated Curriculum)(林惠娟,1997,引自林季蓉,2004:13)。在教學模式百花齊放的情況下,課程也有各個園所自行設計,其實不難發現有不少
幼稚園的課程模式幾乎堪稱為拼盤式,例如在角落學習活動中放入蒙特梭利課程模式的教具操作,或是早上上英文課下午上主題課…等。研究者過去實習、見習及試教活動的經歷以主題式課程園所為主,對於班級活動安排、教學原則亦較為熟悉,因此在本研究裡僅針對單元、主題及方案課程
模式說明,不過這三種課程模式在性質上相當相似,也易使人混淆。完整學習活動。通常從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取材,使生活和教育能互
相結合並習得問題解決的方法。教師可根據對幼兒能力及興趣的了解,將語文、音樂、健康、遊戲、工作、常識等各領域教學內容融入單元課程中,並且事先設
包括:1.安排教室環境策略:審慎安排教室空間,創造良好的教室物理環境與人文環境。2.建立和諧溝通策略:深度傾聽學生說話,有效進行接收技巧和傳送
技巧,專注及運用建設性回饋技巧,以促進師生互動。3.監督學生活動策略:運用人幼兒保育學刊,2011,第九期,第 17-36 頁Journal of Child Care;Vol.9,pp.17-3621際距離,目光接觸,面部表情,身體姿勢、手勢信號、合宜的音韻、咬字清楚及暫停技巧,順利地掌握班級的狀況。4.捧馨園建立教室規則策略:建立教室常規,導正學生目標。5.善用獎懲增強策略:善用獎懲增強策略,使學生循規蹈矩,愉快且充實地進行各項班級活動。6.處理不良行為策略:處理學生個別問題、學生間問題、班級團體問題,
以協助學生改正不良行為,進行良好的班級經營活動。他認為教師愈能運用以上各項策略,則其愈能成為一位有效能的班級經營者。除了上述策略之外,Doyle(1986)認為老師在教室內對學生的安排、與個別學生
相關連結 ; 捧馨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