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電視修理 (65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然而電漿電視屬於一起釋放構 成畫面的每一個發光細胞,而讓螢光體發光。藉由循序掃描的方式,消除閃爍. 展現細緻的文字,讓眼睛在長時間的觀賞下也不感到疲倦。七、電漿電視的壽命電漿平均壽命約為 2.5 萬小時~5 萬小時,當然,壽命的長短端視各廠家成品的品質,以及機器本身技術的完成度而有所差別,不過如果以平均值 3hr 來算的話,每天如果看8hr,那還要看上10年左右的時間,而且,並不是說當你看到10年後這台電漿就 沒辦法看了,而是電漿它本身的亮度及色彩飽和度才退化成原來的七成左右。其實這現象就跟一般傳統電視一樣,它也是每天都在衰減,但是因為我們每天都在看,所以感覺不出它有在衰退,而且電漿比傳統電視衰退的更慢,所以在壽命時限上並不需要擔心。八、電漿電視的畫質欣賞日本數位衛星電視或電腦畫面時還不錯,但是有部份電漿電視看 DVD 時畫質會變差,這是因為有些電漿電視的倍頻處理電路設計不良之故。電漿電視的解析度要比 DVD 的訊號高,因此在顯示前必須經過倍頻調整以符合其高解析度,如果倍頻電路處理不理想的話就會出現畫面模糊、色彩灰暗、高雜訊等問題。九、液晶電視和電漿電視之比較:液晶電視要電視修理的是傳統映像管電視,在顏色飽和度、反應速度、對比、銳利度 等高畫質的要求,都比電腦用液晶螢幕來得高。為了要符合消費者對畫質的要求,所以液晶電視在液晶面板的使用必須使用高標準的液晶面板,而與一般用於電腦的面板不同。

 

文章標籤

mars07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角度不同液晶顯示器一般不用考慮可視角度問題,但液晶電視修理必須有足夠大的可視角度,目前液晶電視的可視角度達到了 170 度。可視角度小,在較大的角度觀看時畫面就會失色,對比度和顏色表現都很差,這樣的液晶電視不適合家庭使用。廣視角技術不僅關係到液晶顯示器的可視角度,還直接影響到了液晶面板的時間、亮度等其他性能參數。9目前,液晶電視主流的廣視角技術有:IPS 技術,利用空間厚度、摩擦強度、橫向電場驅動的改變使液晶分子作大幅度的平面旋轉角;PVA 技術、MVA 技術、CPA 技術原理基本類似,利用液晶分子的雙向傾斜以大幅度縮短響應時間,改變液晶分子配向讓視角更為寬廣;OCB 技術,則是光補償雙折射的方法,減少了加電狀態下液晶分子的偏轉角度;ExtraView 技術,增加了瀏覽角度;現代的 FFS技術,使用了透明的 ITO 電極讓透光率提高。這些技術雖然是以改善視角為主,但響應時間的縮短、色澤的表現、對比度的提高也都包含在這些技術之中。現在市場上主流的液晶面板的可視角度都達到了 170 度,已經不會對從不同角度觀看造成影響,還有一些超廣角的產品達到 178 度。

 

文章標籤

mars07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年來,資訊多媒體化的多元發展,消費性電子產品領域中最受矚目的產品為電視機產品,再加上全球數位電視、廣播的啟動,更掀起平面電視顯示技術的革命,傳統映像管(Cathode Ray Tube,CRT)電視市場的時代則將走進歷史。而在平面電視的技術領域中,以液晶、電漿(PDP)與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OLED)三大項目為主,其中又以液晶電視(LCD TV)因製造廠商眾多、價格競爭力大,市場需求更是成長迅速。台灣由於具有液晶電視面板上的生產優勢,並且擁有政府的支持(兩兆雙星計畫),同時,液晶電視也是目前市場的主流產品,因此本文以液晶電視(LCD TV)為探討主題,並分析其產業優劣勢,以其能了解液晶電視之產業策略,並建議液晶電視廠商在未來市場的因應之道。第一章 液晶電視 (LCD TV)產業定義與範疇第一節 液晶電視 (LCD TV)產業定義與範疇近年來,資訊多媒體化的多元發展,使得資訊產品與消費性電子產品的領域漸趨模糊,其中,最受矚目的產品為電視機產品。因為電視機是現代人最主要的休閒娛樂管道,也是吸收訊息的主要來源,為全球普及率相當高的電器用品,再加上消費性電子產品的蓬勃發展與全球數位電視修理、廣播的啟動,更掀起平面電視顯示技術的革命,象徵著傳統映像管(Cathode Ray Tube,CRT)電視市場的時代即將走進歷史。


 

文章標籤

mars07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但面對未來環境的發展與市場變遷及競爭者的挑戰,仍然有許多課題需克服。綜觀液晶面板產業所面臨的環境變遷因素,包括以下幾項:(一) 替代產品趨緩雖然液晶面板產業的產值逐年提升,液晶電視也被視為市場的主流,但 PDPTV 和 OLED TV 因為耗能壽命與成本問題,所以未來市場驅動因素仍依賴 LCDTV 以及各類型新興消費性電子的應用。(二) 投資甚鉅,市場不確定性增加液晶產品的投資金額,動輒 30 至 40 億美元,雖然造成潛在廠商進入的障礙墊高,但也使得投入廠商的退出成本也相對提高,尤其切割尺寸持續成長,但大尺寸的新興應用並不明確,市場風險亦相對增加。(三) 成本成為不可承受之重,關稅議題動見觀瞻。在各國政府有意培植當地電視產業情況下,進口液晶電視維修產品多被視為消費性電子產品而課以高額關稅,或規範液晶電視產品必須要有相當比例的內製零組件。而這將牽動液晶電視廠商的成本組裝及模組運籌,及全球供應鏈的布局。(四) 市場區隔二極化液晶電視也有相同的二極變化,針對特定市場,如價格高度敏感(超低價位) 、畫面品質堪用(類比訊號) 、大型量販通路(以量取勝)的市場區隔為主要對象,價格屢創新低,但強調高畫質及高性能的液晶電視市場需求亦不斷成長。第二節 產業趨勢變化與分析回顧電視發展的歷史,黑白映像管電視於 1941 年問世,1953 年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 FCC(Federal Communication Council)正式將彩色電視納為製播傳輸的標準(陳勝強,2005)。


 

文章標籤

mars07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FT-LCD 技術發展沿革自 2002 年第五代生產線開始導入後,由於受到經濟切割尺寸與電腦顯示器需求相匹配,因此快速成爲當前 TFT-LCD 産業的主流生産世代。進入第五代TFT-LCD 生產線,由韓國和台灣獨領風騷,日本廠商並沒有投入五代生產線,也因此日本關鍵材料及零組件廠商開始向海外尋求擴廠機會,促使韓國和台灣在TFT-LCD 關鍵零組件的供應練更加完整。2004 年由於 LCD TV 的市場逐漸的被開發出來,日本夏普率先啟動第六代TFT-LCD 生產線,率領日本廠商重新出發,在 LCD TV 的市場再與韓國和台灣廠商ㄧ較高下,2005 年 TFT-LCD 產業是第六代和第七代生產線共同競爭的一年,雖然第六代生產線的設備穩定度較高且有量產的經驗,但是最主要的關鍵還是在於 LCD TV 的市場。雖然更高世代的第六代、七代線已經開始導入量産,第八代線也已經規劃興建,但更高世代的生產線主要面對的是 LCD TV 市場,與第五代線之間有一定的市場區隔,因此第五代線在 TFT-LCD 産業中的地位仍可保持 1~2 年。第二節 技術發展趨勢與技術生命週期隨 LCD TV 逐漸淘汰 CRT TV,成為家中電視的首選,消費者對於 LCD TV的畫質要求趨向更嚴格的水準。其中,色彩飽和度為畫質重要指標之一,其表示能反映 LCD TV 所可顯示色彩的範圍,決定電視畫面鮮艷及寫實程度。目前色飽和度接近美規類比電視修理標準-NTSC 100%之機種將成市場主流。由於 LCD TV 是非自發光型顯示裝置,需要背光源來提供所需的亮度,結合彩色濾光片來形成色彩。LCD TV 過去一直以來採用冷陰極螢光燈管(CCFL)作為背光源,但 CCFL 存在多個問題,包括含汞、色彩表現範圍小和發光效率提升空間接近飽和等,因此,近年來全球廠商無不積極尋找替代光源,以期符合環保、節能、輕薄和高畫質等要求。未來 LCD TV 將朝 3D、LED 背光源、無邊框設計及螢幕電影化四大趨勢發展,其中又以 LED TV 挾其與 LCD TV 價差急速縮小、來自各國品牌業者支持,以及輕薄、節能等各項優點,備受市場青睞。

 

文章標籤

mars07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理論上說智能電視的使用壽命在6萬小時左右,我們假設一天開8小時,那麼一台智能電視也可以使用20年以上。但是現實生活中往往不是這樣,一般來說智能電視使用了五六年就差不多可以退休了。這其中的原因除開電視故障外,就是自己的使用保存不當了。因此我們在平時使用智能電視 修理的時候一定要記得要保養,軟體方面我們需要時常使用清理軟體定期清理垃圾與緩存,硬體方面,智能電視相對保養和維護簡單,適度的防止過多的會產積累就可以了,雷雨天氣注意防雷防潮,室內濕度不要太高,不可以用布蓋住機器,至少在開機的狀態不可以,因為液晶屏在工作的時候會產生比較過的熱量。不可以用具有腐蝕性的液體接觸液晶螢幕。偏色問題可能是由於液晶電視的背光光源老化導致的,類似燈泡,這個光源一般無法使用20年,基本壽命到一般的時候就會出現光強變弱的偏色的現象了。

 

文章標籤

mars07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與韓國許多產品處於競爭狀態,對台灣出口產業產生劇烈的影響,最明顯的例子為 DRAM 和 TFT-LCD 兩大產業,雙雙因匯率因素造成國際競爭力下滑,虧損十分慘重。我國面板產業另一個問題,係缺乏品牌奧援。韓國二大面板廠三星與 LGD(前身為 LPL;樂金飛利浦),除自身本為世界液晶電視前五大品牌外,又與SONY 與飛利浦等知名電視品牌有合資或共同設廠的合作關係,以全球最大的北美市場為例,前五大品牌除夏普外均採用韓國面板為主,市佔率高達 45%,即使再扣除已經淡出品牌的飛利浦,也還有近四成的佔有率,產品有穩定的需求。反觀,台灣廠商雖然也發展出少數幾個電視品牌(如 Benq、CHIMEI、AOC、Hannspree、VIZIO、Olevia 與 Polaroid 等品牌),然這些都僅能算是區域性或是二線品牌,面板需求量相對有限且不穩定,景氣一變動,訂單就會立即跟著下滑。第二節 未來發展方向與趨勢展望 2010 年,LCD TV 出貨量預計將高達 1.56 億台,較 2009 年成長 20%,雖然韓系與中國 TV 品牌業者仍多屬自行製造,但面對日系大廠委外比重轉趨積極,無疑是台灣 LCD TV 組裝廠擴張的大好良機。面對這波 LCD TV 的高成長趨勢,除了嘉惠台灣代工產業外,台灣 LED 業者與中、韓的 LCD TV 大廠合作密切,也可望持續受益。第三節 結論與建議目前關鍵技術、電視機產業的品牌、通路和技術主導權幾乎均掌握在日韓廠商的手上,雖然台灣面板廠具有技術能力,但是,液晶電視維修後續的視訊處理技術、45彩色的畫質控制,甚至是各地區不同的廣播系統,都會影響到想要切入此市場的廠商。因此,台灣 TFT-LCD 面板廠所能掌握的部份,並不是 LCD TV 絕對的關鍵技術。台灣若欲突破技術的重圍,顯然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但是,可以考慮結合新功能、提升生產技術與設法降低固定成本投資;在生產與供應鏈管理方面,應整合國內的上游廠商以求大幅降低成本,以發揮價值鏈上的最大效益,以求擁有未來產業的主導權;在策略聯盟方面,台灣廠商間應朝向籌組研發聯盟、產能協調、異業結盟發展,擺脫日本、韓國在技術上的羈絆與建立產能的優勢;強化自身的專利佈局,提高附加價值等周邊的技術方向著手,才有可能增加台灣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文章標籤

mars07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ED 是指 Light EmittingDiode(發光二極體),是一種半導體固體發光器件,它是利用固體半導體晶片作為發光材料,當兩端加上正向電壓,半導體中的載流子發生複合引起光子發射而產生光。LED 可以直接發出紅、黃、藍、綠、青、橙、紫、白色的光。而我們說的這個 LED是指用發光二極體作為光源的液晶顯示器。它是一種通過控制半導體發光二極體的顯示方式,用來顯示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行情、視頻、錄影信號等各種資訊的顯示屏幕。 LCD 是指 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顯示器),它採用 CCFL(冷陰極螢光燈)做光源。LCD的構造是在兩片平行的玻璃當中放置液態的晶體,兩片玻璃中間有許多垂直和水準的細小電線,透過通電與否來控制桿狀水晶分子改變方向,將光線折射出來產生畫面。對於 LED 消費者來說 LED 液晶顯示器(電視)雖然備受關注,但是在選購時面對昂貴的價格仍有很多疑慮,到底 LED貴在哪里?我們先來分析一下 LED 有哪些優勢。 LED 技術優勢分析 我們現在所說的 LED 顯示器(電視維修),其實還是液晶顯示器(電視)。

 

文章標籤

mars07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另外,以日本市場為例,PC 產業的營收已嚴重落後於電視修理、DVD 與數位相機等前三大消費性電子產品。在未來如果沒有一個具主導性的平台標準,而且二線廠商可能無法負擔自行開發的成本,而這樣的任務就落到某些擁有充分財力與地位的製造業者,所以回歸一定程度的垂直整合經營模式可能是有意義的。台灣 TFT-LCD 產業發展至今,在關鍵零組件上包括 CF、驅動 IC、偏光片、背光模組等都已有相當基礎,與面板廠之間的上下游搭配合作情形也很好,不過仍有一些尚待努力的地方。如玻璃基板以及增亮膜(Dual Brightness EnhancementFilm;DBEF),目前台灣廠商尚無能力自己生產,雖說康寧(Corning)、電器硝子(NEG)已來台設廠,但仍希望看到台灣能發展自己的技術。TFT-LCD 產業的發展對台灣的繁榮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而 TFT-LCD 產業要更有競爭力,適度的垂直整合勢在必行。下游應用康寧、中晶光電、旭硝子發殷達虹、錸德、勝華、默克CCFL:威力盟、台達電、敦吉LED:泰谷、璨圓、晶電、億光擴散模:華宏、長興Inverter:達方、和進、越峰背光模組瑞儀、輔祥、福華、大億科、中光電、奈普、先益驅動 IC聯詠、飛信、致新、奇景、華邦、聯電封測飛信、福葆、頎邦TFT-LCD 面板友達、奇美、華映、彩晶設備機器均豪、東捷、盟立、高僑、萬潤LCD TV 品牌代工組裝廠瑞軒、歌林、聲寶、東元、明碁、大同圖 5 LCD TV 產業上下游供應鏈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第四節 價值鏈分析從全球 TFT-LCD 產業規模來比較台、日、韓之面板家數及規模,顯然台灣面板家數過多,先進世代 7 代以上投資落後不足,反之落後世代廠 5 代及以下則投資過度,台灣面板廠之營運聚焦於擴大規模,其理由認為「規模等於競爭力」,但日、韓競爭者卻聚焦在下游組裝及通路之整合,日本面板大廠 Sharp、Sony 自己以先進 6 代、7 代、8 代生產面板,自己組裝(也委託代工)並有享譽全球之品牌,韓國之 Samsung 及 LG 亦複製日本 LCD 之品牌、製造及通路策略。下游組裝及通路對面板產業異常重要,因向下整合則在價值鏈中的價值。


文章標籤

mars07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視機的價格不斷下降,經濟高度發展的市場區塊中,平面電視的市場滲透率不斷提升,在平面電視的技術領域中,以液晶、電漿(PDP)與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OLED)三大項目為主,其中,液晶電視(LCD TV)因製造廠商眾多、價格競爭力大,更是最大宗的項目。液晶電視(LCD TV)和液晶顯示器(LCD Monitor)都 是 使 用 TFT 液晶方式所製作的影像顯示設備,但是因使用目的不同,一般將其分為兩大類,液晶電視(LCD TV)是在一般家庭客廳內作為觀賞電視或影片遠距離之用,液晶顯示器(LCD Monitor)則為在辦公室或書房內,作為近距離觀賞電腦生成的資訊與圖像,當作電腦終端機之用。如圖 1 所示,可由顯示器之分類看出液晶電視(LCD TV)是在平面顯示器分類下的液晶產品。圖 1 顯示器之分類由於 LCD Monitor 與 LCD TV 的應用不同,前者屬於資訊用,主要是個人使用產品,TV 是視訊產品主要是家庭使用產品,因此,產品特性的需求也不同,最主要的差異在於尺寸、亮度、應答速度、色飽和度、視角及解析度等特性改良,而關鍵零組件發展則攸關 LCD TV 特性的實現電視修理。以下將液晶電視與液晶顯示器從外觀上來看,液晶顯示器與液晶電視之間較大差異是螢幕及格式上的不同。大部份電腦用的液晶顯示器都採用 17 英吋的 SXGA 格式(1280×1024),而大螢幕 LCD TV 的入門級產品,原則上都不小於 30 英吋,且都採用寬螢幕的 XGAPlus 格式(1366×768);40 英吋或以上的大螢幕 LCD TV 採用高解析電視(HDTV)格式(1920×1080),為市場上的高階產品。


文章標籤

mars07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所以液晶電視維修已步入差異競爭時代,不論是畫質技術、廣告訴求,或服務標準,都可做為各品牌提出差異的切入點。第五章 液晶電視 (LCD TV)產業技術特性分析第一節 產業技術發展沿革與技術說明LCD TV 的主要特點,是使用液晶傳輸影像,液晶本身具有極化性(Polarizalility)和反射光線的作用,透過電壓的刺激改變液晶極化的角度,由不同大小電壓刺激可讓不同程度的光量通過,此原理可以讓液晶對光線的反射或透射產生強度的變化,如果控制液晶單位的電流強度,可以改變液晶的透明強度,再加上彩色濾光片就可構成繽紛色彩的螢幕影像。換言之,LCD TV 的原理就像是幻燈機,液晶板就像是幻燈片,靠著背後的光源(背光模組)穿透液晶板,才能夠讓液晶顯示板發光,再配上彩色濾光片分成 RGB 三原色光,才能顯現全彩畫面。LCD 技術雖起源於歐美,但將之發展形成產業的卻是日本。液晶最早是由奧地利的植物學家發現於 1888 年,直到 1971 年,TN(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的顯示)型 LCD 推出後,LCD 産業才進入真正的發展期。隨著半導體技術的發展和有源矩陣概念的提出,TFT-LCD 技術開始逐步成型,並且於 90 年代初期在日本開始産業化。現今主流的液晶顯示技術,可顯示高階彩色影像的主動矩陣型(Active Matrix)液晶,以 TFT(Thin Film Transistor)等主動元件來驅動各個像素液晶的方式,其中較常見的主動元件是非晶 Si-TFT (Amorphous Si-TFT),TFT 是以靜態驅動液晶故可應用於大面積、高解析度畫面,並且維持高顯示品質。圖 9 為 TFT-LCD 技術發展沿革,從 1990 年開始,日本的 Toshiba 首度將TFT-LCD 應用在 10.4 吋的筆記型電腦(NB)面板上,開始帶起了全球顯示器產業的革命。在 TFT-LCD 產業有個十分有趣的現象,幾乎只要每前進一個世代,都會發生產能過剩,造成價格下滑,因而擴大產品應用領域,然後供不應求的情形開始發生,促使 TFT-LCD 前進一個世代,「液晶循環」就因此而生了。在 1995 年以前,TFT-LCD 還只是單純的應用在筆記型電腦(NB)面板上,主要還是以日本為發展重心。但是自 1996 年開始,TFT-LCD 進入了第三代生產線,也開啟了液晶顯示器的應用,在發展初期由於材料及零組件價格昂貴,生產良率不高且又必須面臨與 CRT 顯示器的競爭,發展過程非常艱辛。隨著韓國和台灣開始加入 TFT-LCD 的生產,競爭可說更加激烈,但是韓國和台灣液晶面板廠商挾著量產技術的優勢及較低廉的人工成本,雖然在關鍵材料及零組件的取得成本稍高於日本,但是還是非常有競爭力,並且淘汰了一些日本廠商。


文章標籤

mars07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全球 LCD TV 產業鏈中,台灣並無具備國際知名度品牌大廠,僅在中上游領域中具備全球競爭力,目前全球 LCD TV 面板供應商集中於前五家(Samsung、LPL、AUO、CMO、Sharp),約佔全球 LCD TV 出貨量的 95%。其中台灣的友達、奇美電則為新力(Sony)的 BRAVIA 品牌液晶電視主要面板供應廠之一。台灣LCD TV 的組裝代工廠幾乎都集中在冠捷、瑞軒、仁寶、緯創、友達和鴻海六大組裝廠手中,明顯呈現聚集化趨勢,佔台灣的全球代工訂單逾 90%,促使代工產業競爭更加激烈。目前冠捷為台灣最大液晶電視代工廠,手中握有包括飛利浦(Philips)、大陸電視品牌業者等訂單,預估 2009 年液晶電視總出貨量可達約 800萬台規模;仁寶則擁有東芝(Toshiba)等業者液晶電視訂單,預估 2009 年出貨量約達 350 萬台;緯創則同樣擁有東芝等業者訂單,至於三星、夏普、Panasonic等品牌業者,對於台廠液晶電視釋單量能仍相當有限,表 4 為台灣 LCD TV 代工集中前六大廠。表 4 台灣 LCD TV 代工集中前六大廠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2009/11第二節 產品的差異化程度目前主要的消費型電視機大致可分為直視型與背投電視兩大類,直視型電視修理依厚度可分為較厚的 CRT TV 與較薄的平面型(Flat Panel) TV 兩種,而平面型又可再分為電漿電視(PDP TV)與液晶電視(LCD TV)兩種,投影型一般分為前投式與背投式,前投式一般出現在商用市場,而背投式電視機依光機引擎技術可分為CRT- based、LCD-based、DLP-based、LCOS-based 等四種。平面顯示器(FPD)畫質方面技術的發展,基本上都是以原有 CRT TV 的畫質表現做為範本,畢竟 CRT TV 技術已達到進化的頂點,加上現在一般消費者習慣CRT TV 的畫質表現,在選購新一代的 FPD TV 時通常會拿 CRT TV 的畫質表現做為比較參考,因此各種 FPD TV 畫質技術的發展目標,首先就是要趕上,再來就是要超越 CRT TV。


文章標籤

mars07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但2008年開始,Samsung、Sony、Sharp等日韓系品牌為了增加市占率也開始大幅降價以減少與本土品牌的價差來吸引消費者,且大陸消費者對於日韓系液晶電視的接受度不錯,全球各大電視品牌業者未來勢必會在中國大陸液晶電視維修市場市占版圖會再經過一番交戰。在銷售尺寸方面,32吋至40吋為主流銷售尺寸。5-2 平面電視市場與產品發展趨勢 5-3 大尺寸LCD於資訊應用市場發展趨勢PIDA 46第五章 全球大尺寸平面顯示面板應用市場分析5-3 大尺寸LCD於資訊應用市場發展趨勢2008年LCD在液晶監視器與筆記型電腦等應用產品的產值分別約為217億與128億美元,其中,筆記型電腦還維持成長4%;液晶監視器則大幅衰退13%。在價格幾乎落底之下,預估2009年液晶監視器與筆記型電腦產值約為173億與125億美元,年成長率分別為-22%與-2%。以出貨量來看,全球液晶監視器市場裡,Samsung以18%的面板出貨量市占率取得冠軍地位;奇美與LG Display分別以18%與17%分居第二與第三名。而就筆記型電腦來說,出貨量前三名的面板廠商依序為LG Display、Samsung與友達,市占率分別為30%、29%,以及21%。以下將分別介紹液晶監視器與筆記型電腦的發展動態。5-3-1 液晶監視器市場2008年全球IT產品合計約有3億1,160萬片的面板需求量,其中液晶顯示器需求約1億8,110萬片,較2007年成長8%。然而在大環境景氣不佳、監視器市場趨於飽和、消費力緊縮以及筆記型電腦逐漸取代桌上型電腦的趨勢下,預估2009年將衰退5%,約為1億7,200萬片,如圖5-3-1所示。第五章 全球大尺寸平面顯示面板應用市場分析 5-3 大尺寸LCD於資訊應用市場發展趨勢 5-3 大尺寸LCD於資訊應用市場發展趨勢寬螢幕液晶監視器在面板廠力推之下,2008年超越傳統4:3螢幕機種,占整體液晶監視器超過6成,預估在2011年比重將達95%,如圖5-3-2所示。其中,19吋寬螢幕在2008年取代17吋產品成為主流,占整體比重最大約達28%,並以率先推出該產品的台灣奇美市占率約近4成為最高。

 

文章標籤

mars07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隨著近年來液晶電視修理的大賣,液晶電視就成為了今年來大熱的「主角」。不過,液晶電視的清潔和保養就讓不少的人「累覺不愛」。可以說,液晶電視的保養是一門重大的學問。保養得當,它能越用越煥發光彩;保養不當,它就要和你「莎喲啦哪」了。那麼液晶電視應該如何保養呢?接下來就讓小編好好給你們支支招吧!液晶面板的污跡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是因為日積月累所粘留的空氣中的灰塵,一種是使用者在不經意中留下的指紋和油污。想要除去液晶屏的污垢,用的介質最好是柔軟、非纖維材料,比如脫脂棉、鏡頭紙或柔軟的布等,然後沾少許玻璃清潔劑輕輕地將其擦去(擦拭時力度要輕,否則螢幕會因此而短路損壞),禁止使用酒精一類的化學溶液,不要用硬質毛巾擦洗螢幕表面,以免將螢幕表面擦起毛而影響顯示效果,也不能用粗糙的布或是紙類物品,因為這類物質易產生刮痕。

 

文章標籤

mars07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此產品的量產技術大多以技術移轉為主,所以在產品基本的專利上往往必需是藉由國外授權來取得使用權,如此將付出許多成本代價。目前在液晶電視產業中,日本等先進廠商已經累積了相當多的專利,台灣廠商如何突破智慧財產權的問題將是發展液晶電視產業的重要關鍵因素。(三) 機會(Opportunity)(1) 產業正值成長期全球液晶電視產業的複合成長率高達 55.4%,雖然台灣液晶電視產業與業者在全球所佔比率不高,但台灣具有液晶面板的強力後援與中國市場上的相對優42勢,對於未開發市場仍有相當大的機會。(2) 數位電視節目時代的來臨全世界的先進國家目前都朝向數位電視節目的方向邁進,並且在未來的十年左右將回收類比頻道改為全面數位化,其原因是數位電視節目具有許多傳統類比廣播無法達成的優點,如(a)多頻道化:原先在類比訊號只可播放 1 個節目的頻寬下可以播放 3 個數位訊號的節目與 1 個資料傳輸頻道;(b)高畫質播放:數位訊號較不受天氣的影響即使在刮風下雨天,訊號仍然一樣清晰;(c)多功能播放:可做互動雙向節目並且可以使觀眾隨時都可觀賞所希望的節目與查閱世界各地之天氣與新聞; (d)可將 TV 與 PC 結合:透過網際網路與無線傳輸方式可將家用電器串聯起來,並透過電視即可監控與遙控所有數位家電產品。當數位時代全面來臨時,家用電視維修的畫面是越大越實用且越具有臨場感,而液晶電視產品正是具有畫面大且為直接數位驅動的顯示器,因此非常適合作為未來的家庭顯示器。

 

文章標籤

mars07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需求的波動深受景氣循環與價格的影響,供給面則是受到廠商生產線良率的提升與否變動。當良率提升產量增加但需求卻不如預期時,價格就會產生波動,市場便會處於一個不穩定的均衡解,不斷的在供過於求與供不應求的循環中。23近來,在大尺寸應用中,由於 PDP 技術的影響,近期 LCD TV 更是以低價策略搶攻市場佔有率,價格明顯受到市場需求的牽制。(四) 生產設備與製程有主流世代交替汰換的壓力TFT-LCD 產品生命週期短,造成廠商創造出的獨有技術無法持久,必須不斷投入大量的研發費用,發展更新穎的技術,形成其他廠商的技術障礙;此外,由於生產線、製程技術更替速度快的要求下,生產設備也必須不斷更替,因此,產生大量的研發與固定成本,使廠商必須依靠規模經濟的學習曲線降低單位生產成本。(五) 國際化分工現象普遍全球資訊電腦市場競爭激烈,除價格競爭外,各資訊用產品大廠為降低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要求顯示器供應商就近供應。因此顯示器廠商多將勞力密集的低階產品移至海外生產,銷售、採購;而財務、研發及高階產品的製造由總公司掌握,盡力達到最適化的佈局以提高競爭力,而普遍出現國際化分工的現象。如日本廠商將生產製造移至台灣。(六) 產業結構的完整性有利於競爭優勢的創造由於 TFT-LCD 的原物料及生產成本高、生產技術及過程繁瑣,因此完整的產業供應鏈可大幅提升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力,並能集中市場高度。(七) 國內同業人才流動普遍由於 TFT-LCD 產業的生產技術及過程繁瑣,且培養研發人員需要長時間與費用,造成人才供不應求,因此同業之間的人才流動相當普遍,甚至會出現半導體產業之間爭才的現象。第二節 產業關鍵成功因素隨著數位時代的來臨,全球 LCD TV 市場已於 2006 年進入高度成長期,為了因應消費者對於數位內容顯示品質的需求,LCD TV 面板畫質技術(亮度、對比、電視維修、視角與反應速度)的提升,將有助於 LCD TV 商機的發展。而若要在LCD-TV 市場獲致成功,必須具備以下幾點:24(一) 低價成本結構投資費用減少程度、製程技術與良率、運籌能力、規模經濟。


文章標籤

mars07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此產品的量產技術大多以技術移轉為主,所以在產品基本的專利上往往必需是藉由國外授權來取得使用權,如此將付出許多成本代價。目前在液晶電視產業中,日本等先進廠商已經累積了相當多的專利,台灣廠商如何突破智慧財產權的問題將是發展液晶電視產業的重要關鍵因素。(三) 機會(Opportunity)(1) 產業正值成長期全球液晶電視產業的複合成長率高達 55.4%,雖然台灣液晶電視產業與業者在全球所佔比率不高,但台灣具有液晶面板的強力後援與中國市場上的相對優42勢,對於未開發市場仍有相當大的機會。(2) 數位電視節目時代的來臨全世界的先進國家目前都朝向數位電視節目的方向邁進,並且在未來的十年左右將回收類比頻道改為全面數位化,其原因是數位電視節目具有許多傳統類比廣播無法達成的優點,如(a)多頻道化:原先在類比訊號只可播放 1 個節目的頻寬下可以播放 3 個數位訊號的節目與 1 個資料傳輸頻道;(b)高畫質播放:數位訊號較不受天氣的影響即使在刮風下雨天,訊號仍然一樣清晰;(c)多功能播放:可做互動雙向節目並且可以使觀眾隨時都可觀賞所希望的節目與查閱世界各地之天氣與新聞; (d)可將 TV 與 PC 結合:透過網際網路與無線傳輸方式可將家用電器串聯起來,並透過電視即可監控與遙控所有數位家電產品。當數位時代全面來臨時,家用電視維修的畫面是越大越實用且越具有臨場感,而液晶電視產品正是具有畫面大且為直接數位驅動的顯示器,因此非常適合作為未來的家庭顯示器。

 

文章標籤

mars07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目前全球資訊工業產品出貨之成長動力,主要來自於新興國家如中國、巴西、俄羅斯及印度等地,由於當地政府為提升資訊基礎建設以帶動經濟起飛,所衍生之產業政策帶來強大的電腦設備採購需求,將會支撐全球資訊工業之持續成長,預估2009年需求約有1億4,050萬台,年成長率仍有7%。筆記型電腦取代桌上型電腦效應日漸擴大,2008年筆記型電腦在個人電腦市場的滲透率已逼近五成,預估2009年筆記型電腦在個人電腦市場上將首度超過桌上型電腦,滲透率將超過五成。筆記型電腦加速普及的主因包括筆記型電腦低價化,提高消費者選購筆記型電腦的意願;兩者效能差距縮小,筆記型電腦和桌上型電腦的硬體配備和效能差距逐漸拉近,獲得一般消費者、企業用戶及電腦玩家的青睞;還有行動運算平台蓬勃發展,自從Intel推出Centrino運算平台後,筆記型電腦內建無線上網功能,突顯筆記型電腦與49 PIDA第五章 全球大尺寸平面顯示面板應用市場分析 5-3 大尺寸LCD於資訊應用市場發展趨勢 5-3 大尺寸LCD於資訊應用市場發展趨勢桌上型電腦在「可攜式」便利性之差異,而內建WiMax技術的新一代筆記型電腦上市,將可進一步刺激市場需求。筆記型電腦面板以寬螢幕為主流,在2008年已達約93%比重,而2009年將可接近97%;相較液晶電視維修與液晶監視器,16:9面板在整體筆記型電腦滲透率則約為8%,預估未來將大幅成長,至2009年16:9面板比重約為39%,第五章 全球大尺寸平面顯示面板應用市場分析 5-3 大尺寸LCD於資訊應用市場發展趨勢 5-3 大尺寸LCD於資訊應用市場發展趨勢在尺寸方面,仍以15.4吋、16:10寬螢幕機種為主流,其次為14.1吋、16:10寬螢幕。此外,韓國三星、LGD、台灣友達、奇美、華映及中國京東方等面板廠在2008年下半年陸續推出13.4吋、14吋、15.6吋及16吋一系列16:9筆記型電腦面板,2009年將陸續可見到18.4吋與17.3吋之16:9尺寸產品。估計2008年15.4吋到16吋之寬螢幕面板將占整體筆記型電腦的50%,14.1吋面板則約達25%,未來兩者仍將為筆記型電腦之主流。

 

文章標籤

mars07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產品功能高傳真色彩影像處理、高動畫品質表現、多樣性輸入端。而 LCD-TV 面板關鍵因素則包括次世代投資動機、上下游供應鏈、價格競爭力、面板畫質技術(亮度、對比、色域、視角、反應速度)等。第三節 產業生命週期LCD 面板產業歷經數十年的發展,已發展成大者恆大的產業競局,加上主要應用產品已逐漸從產品生命週期成長期邁向成熟期,遂造成整體產業競爭態勢更形嚴峻。根據資策會 MIC 的資料表示,台灣 2008 年液晶電視修理產業的出貨規模約為 1,932 萬台,與 2007 年相比較,整體成長率已有逐漸趨緩的情形。雖然台灣已經囊括全球七成以上的液晶監視器製造,但液晶電視則只有約兩成的製造佔有率,儘管台灣品牌在液晶監視器上已有全球兩成以上的市佔率,但對液晶電視的銷售卻無特別的加分效果。雖然液晶電視銷售目前是市場的主流,但在龐大市場商機背後,台灣液晶電視製造代工量的勢力發展,遲遲無法搶食這塊市場大餅。目前液晶電視已朝大尺寸需求方向持續前進,品牌業者為獲取更好的利潤,朝更大尺寸液晶電視發展也已成趨勢,配合大尺寸液晶電視價格降低,讓 40 吋等級電視的市場規模快速竄升。但是當市場規模快速擴張,品牌業者獲利卻無法同步提高。所以品牌業者改變策略,改將產品報價一次降足、一次到位的方式促銷產品,寄望經此讓經濟規模更快速擴張,達到穩定或提升獲利的目的;致使其他品牌同業也因此不得跟進,使得價格戰的結果讓業者的競爭更陷入無底的深淵。但因業者間的相互競爭,讓液晶電視產業更快速發光發熱,對消費者而言卻是好事一件。液晶電視與歸屬於資訊產品的顯示器所面對的市場需求性質不同。

 

文章標籤

mars07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於1980後甚至1990後而言,對於電視修理最初的印象應該就是陰極射像管(CRT)電視,球面的螢幕(后後期改為純平面)、厚厚的邊框加上大大的屁股,在今天看來頗有點“又呆又萌”的味道。有趣的是,也正是這個年齡段的用户相對完整的經歷了液晶電視近10年來的發展。(註:文中所提等離子電視,就是電漿電視)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回顧這場“10年液晶電視發展之路”。“又呆又萌”的陰極射像管電視遭遇瓶頸首先談談“又呆又萌”的CRT電視為何会會被淘汰,CRT電視在畫質表現上優於液晶電視(尤其是初期液晶電視),之所以被淘汰是因為顯示面積受限。CRT顯示内容需要一定的投射距離,這也是為什麼CRT機身龐大的原因,物理尺寸越大,厚度就越驚人,因此CRT電視發展到34英寸時已怪力不從心,無論功耗還是體積都成為問題。正是在這種情沉下,等離子電視和液晶電視迎來了機會。 2003-2004:等離子被看好,液晶電視咄咄逼人2003年,索尼在全球範圍内推出MR系列等離子電視,採用貴翔引擎技術,由於等離子自發光的關系,畫質得到了消費者和市場的認可。

文章標籤

mars07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